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业主信息遭泄漏后续:销售总监被抓 家装行业震动

2015-12-12 17:25  朱俊博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文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调查:买信息后电话营销,在该行业已经成为顽疾

表态:将开会研讨,加强行业自律不触碰法律底线

在家装行业小有名气的陈某光,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警方抓获(详见本报10日报道),此事在家装行业引起强烈震动。记者昨日了解到,本报报道引起家装行业高度重视,针对业内普遍存在的非法售卖公民个人信息用于业务推销的现象,该行业将举行专门会议。行业相关人士称,此次会议将商讨改进电话营销的方法,加强行业自律,保证不触碰法律底线。

厦门晚报讯(记者 朱俊博 实习生 周夏萍)

【案情】

落网7人中,有4人是家装行业的

前日,警方首次通报了针对非法售卖公民个人信息专项打击行动的情况,一共7人被刑拘,从他们电脑中查获的公民信息总计达1200余万条。被抓的7人当中,有4人与家装行业有关,其中就包括陈某光。

陈某光是一家装修公司的销售总监,在业界颇有名气。据他供述,他所购买的业主信息,大部分用于业务推广,此外他还会将这些信息进行倒卖和交换,截至落网时,他一共获利5万多元。据了解,还有3个嫌疑人也是装修公司的员工,他们均是从中介或同行处购买各楼盘业主信息,再打电话给业主兜售装修业务。

【现状】

大家都搞电话营销,业主深受骚扰很反感

在家装行业,特别看重业主们的信息,尤其是以新楼盘业主为主要客户群体的装修公司。记者从业内人士了解到,目前家装公司大多都采用电话营销的方式来招揽客户,而这种营销手段的前提是,必须获取业主们的电话号码、身份信息和家庭住址。

“现在基本上每家装修公司都有一个电话营销小组,这些人就是给各楼盘业主打电话介绍业务,如果事先没有这些业主的信息,大家就抓瞎了。”业内人士坦言,这基本上是业内的公开秘密,“比如说在会展中心搞一个活动,光靠门口几个展板和莲前路上的几面彩旗打广告,怎么会吸引上千业主来参展?还不都是靠一个个电话打过去拉过来的。”

据这名业内人士透露,以一个新楼盘的业主信息为例,装修公司只要多雇几名员工逐个打电话过去,不仅营销目标精准,而且成本也低。不过随着同行们越来越多使用这样的手段,业主受到反复骚扰心生反感,成功率也低了很多,“最开始的时候可以达到10%,但后面越来越低,到现在可能100个电话只能拉到一个客户。”该人士称。

【调查】

买通物业获信息,新楼盘每户3元

小刘是厦禾路某小区的物业主任,任该职之前,他曾在公司旗下的多个小区工作过,“我在每个小区,都有装修公司、房地产中介的人来跟我们套近乎,要购买业主的资料。”小刘说。

小刘说,当年他还是普通物业人员时,在一个刚交房的新楼盘工作,按照公司规定,他要对业主的信息进行登记,信息内容包括姓名、电话、住址,有车位的还要登记车型。这些信息被录入到电脑后,自己存一份,总公司也存一份。刚开始登记时,就有人主动和他联系,要求购买。

“当时对方开价是一户信息3元。”小刘说,他估算了一下,如果整个楼盘的业主信息全部都卖的话,至少能赚好几千元。

“关键是不只一家要买,有七八家都要。”小刘说,对物业人员来说,这可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而且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只要拿U盘拷过去就行,谁也不知道。”小刘说,尽管如此,他却从来不敢那么做。

小刘说,到现在的小区当物业主任后,反倒没什么人来找他了,因为这个小区比较老旧,置换率不高。

小刘说,根据他的经验,业主们的信息其实很不安全,不仅物业管理处可以获取,连总公司的电脑内也有,“如果没有严密的保管机制,房产中介和装修公司很容易就能获取这些信息”。

【反应】

很多人不知道这是违法,这次敲响了警钟

记者了解到,警方的此次行动给家装行业敲响了警钟,已有不少商家打算开会讨论这一变化,“警方的一次行动,就能让大部分商家开会讨论,说明这个圈子里肯定是买卖信息成风了。”业内人士说。

此外记者还获悉,我市有一家家装公司还在使用传统手段推销业务,近期正在考虑是否用电话手段推销业务,当他们看到晚报报道和警方的行动后,该公司负责人马上否决了这一方案。

“其实原来在他们眼里,购买客户的资料用于业务推销并不是违法的事,但看到这次警方的行动后,相信大家都明白过来,希望能对家装行业的推销环节有一次触动。”业内人士说。

记者从办案部门了解到,这次专项行动还将持续开展下去。

【警方提醒】

有专人搜集公民信息

已成诈骗链中的一环

民警介绍,在诈骗案件的产业链中,专门有一环是负责搜集公民个人信息的,有的市民刚买车,没过两天就有骗子以“购车退税”名义行骗;有的市民刚生宝宝,骗子们就以“生育补贴”为由诈骗;有的市民刚把孩子送进学校,很快就会接到“教育退费”的诈骗来电;甚至还有专门搜集残疾人信息,以“发放残疾补贴”为由的骗术……

民警分析,在这些诈骗案件的背后,可以看出信息泄露的源头是多渠道的,有的是相关单位保管市民信息不善造成,有的则是市民疏忽大意,随意将信息外泄造成的,“比如一本单位的通讯录,当骗子拿到之后,就可以大作文章,至少可以套用‘冒充领导行骗’的骗术。”民警提醒,在信息社会,能掌握到公民信息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肩负责任,不要将公民的信息泄露;同时市民们也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信息。

【相关案例】

车主信息

这样落入骗子手中

今年夏天,厦门警方通过破获一起系列诈骗案件,抓到了信息泄露的源头。当时警方在侦办一起信用卡盗刷的案件中,发现嫌疑人均是使用受害者的信用卡,在受害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其购买机票。

据落网的嫌疑人交代,他们的信用卡是从一名崔姓男子手中购买的。崔某此前曾是一家租车行的员工,在职时他发现客户来租车时需要留下银行卡信息,有的客户留的是信用卡,正反面信息都被复印保存。而通过航空公司官网购买机票时,只需要填写信用卡的正反面信息,包括背面的三个数字,即使不是卡主本人,也可以交易。

崔某发现这一情况后,开始有意识地搜集使用信用卡租车的客户信息,整理打包后卖给外人。离职后,公司没有收回他办公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他依旧可以进入办公系统搜集客户信息。之后,他将这些信息倒卖给诈骗分子,诈骗分子通过为客户购买机票的方式盗刷信用卡。警方查明,这起系列诈骗案件,案值高达数百万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