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西西弗厦门店挑选书籍。(书店供图)
西西弗厦门店的橱窗布置精美。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郭睿)又一家优质书店落户厦门了,而且是进驻岛内中心商圈的SM新生活广场。这家名为西西弗的书店昨日开业,它不仅提供精挑细选的书籍,还在致力打造立体化的阅读环境。作为国内近年兴起的颇有口碑的实体书店,西西弗在全国拥有近40家门店,厦门店是它在福建的第一家店。
当人们还在感慨民营实体书店面临“寒冬”时,它们已经以新的面貌和姿态重回市场。而推动这一切的,并非业态上简单的新老更迭,而是书店业者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寻求转变的一种集体自觉与努力。
扛过行业寒冬
今年书市骤然升温
曾有人询问,厦门民营实体书店的“寒冬”是从何时开始蔓延,也许是三年多前光合作用的倒下,也许是后来定安晓风、鼓浪屿晓风的相继歇业,也许还要再早些。数字显示,全市的实体书店数从2007年的287家降至2013年的224家,而从2007年坚持经营至2013年的,仅有近150家。而据全国工商联调查,十年来,我国有五成民营实体书店陆续关闭。
但是到了今年,书市骤然升温。先是亚马逊在美国开了第一家实体书店;紧接着,当当网宣布未来3 年内要开1000家实体书店;台湾诚品也在苏州开起它的第一家旗舰店。厦门也迎来了24小时营业的芸台书舍和打造大众精品阅读空间的西西弗。此外,前几年,纸的时代已落户海沧。
这其中,西西弗是特别的,因为它扛过了寒冬又走进了春天。1993年诞生于贵州遵义的西西弗,最初只是个20平方米大的书店,虽然此后在贵州发展得不错,但2007年它的经营也遭遇困境。也就是在那年,西西弗正式走上了转型的道路,成了“西西弗2.0”。
划分阅读空间
让读者更容易遇见好书
“温暖”,是西西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伟竹眼中,2.0版西西弗的最大特点。
昨日,记者走进位于SM新生活广场的这家西西弗,橙色墙面给人温暖的感觉。
西西弗的另一份温暖,来自它对书的选购与陈列。西西弗在书籍采购环节强调买手制,这些买手都拥有丰富的实体书店工作经验,了解市场热点方向和轨迹。在陈列上,书会经常更换,这样读者每次来都能发现新的惊喜,不会有审美疲劳。有意思的是,厦门店还推出新型儿童阅读业态——这里把儿童读物划分为7个阅读空间,根据儿童相应的成长阶段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图画书籍等。这样的划分,使儿童读物在种类上更精细。相比于其他大而全的书店,读者在西西弗更能遇见好书。记者了解到,目前西西弗厦门店内共有23000多种书籍,库存约300万本。
厦门店的开业,将西西弗全国门店的总数扩展到了40家。据说,它明年有新开36家书店的规划。面对行业困境,这个发源于老区的书店真正意义上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进驻中心商圈
有利推动大众阅读
这家卖书的西西弗,去年的销售额达到1.5亿元。对于一家书店而言,这个成绩很可观。人们不免对西西弗的盈利模式产生好奇,特别是看到它把店开进寸土寸金的商场内,就更觉“惊心动魄”。毕竟,几年前那场民营书店的“关店潮”中起决定因素的就是店租。鼓浪屿晓风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2012年,位于龙头路的店面租约到期,新的店租比2004年开店时涨了10倍,书店被迫离开。
西西弗的扩张之路可谓逆势而行,不断进驻商圈。它的这份底气来自近年来商业对文化业态的需要,也是近年来民营书店发展中的一条蹊径。于是,我们看到芸台书舍厦门店从地产商手里免了租金;西西弗则拿到了SM新生活广场“很优惠”的价格。
不过,把书店开进商场,西西弗还有点额外的私心。“目前我国阅读基数很低,去掉教辅类人均还不到0.7本。”金伟竹说,把书店开在人流密集的商圈,也许很多不读书的人来购物时,要找个歇脚地就会走进西西弗,顺便在这里看书、买书,能够推动大众阅读就是西西弗希望做的事。
【手记】
推石上山的西西弗
●本报记者 郭睿
曾几何时,关于民营实体书店的报道,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告别式的开头:又一家书店离开了……而今天我们可以用“又”字报道一家新书店落户厦门时,我们意识到,变化已经到来了。
变化开始于“纸的时代”开门那天。我们看着它挑高9米的书架,还有每场活动请来的文学大咖,激动的同时不免疑虑:这会不会只是一个难以复制的孤例?
今年年初,24小时开业的芸台书舍入驻翔安,夜深也不灭的灯点亮我们对厦门书店业的更多期许。而这次西西弗走进岛内中心商圈,更像一个信号,昭示实体书店已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较为适应厦门市场的经营模式。
西西弗厦门店的大门开启前,金伟竹特别缅怀了“光合作用”,说它曾是业内最有气象的书店。他希望西西弗能在这个有文化土壤的城市,用心与读者继续“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以及更多书店走过的和将要走的路,都是那陡峭的山坡。而这些书店都如同神话里的西西弗,前赴后继地“推石上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