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郭睿)教育从娃娃抓起,国学教育从生娃就得抓起,这是昨日开幕的“第七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上,知名学者葛剑雄抛出的新鲜观点。这场汇聚两岸百名学者的高端学术论坛,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议论宏富,与时偕行。 弘扬传统文化要注重经世致用 “1994年我就提出应该提倡一胎、容许两胎,这几年感觉这样都已经不够了,我觉得要确保一胎,鼓励两胎。”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说,今天要弘扬传统文化,必须对传统文化做出深层次解释,必须对当下的时代问题提出思考,提出解决方案。“比如孝道,我们这些年只是做了一些形式化的工作,比如穿个汉服、作揖行礼,没有把握住本质。我认为孝的本质应该是保证家族、民族、国家的延续。我们要反思以前的传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后’不仅指男性,今天男女平等,要重视女性提倡生育,整个民族才能保持平衡。” 台湾学者朱建民同样认为,一门学问只有跟当地文化相结合,才能发挥它在社会中的生命力。今天的社会人伦关系和古代的相处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把古代的伦常落实到今天的生活,是需要思考和变化的,不能简单照搬。 尽管对国学经世致用的探讨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但学者们依旧理性看待越来越高温的国学热。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支平直言,现在研究传统文化的活动、会议多到让他吃不消。“真的是多到让人文章都写不出来”,陈支平认为,要避免部分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演变为文化起哄活动。 筼筜书院致力两岸文化交流 书院很多,“筼筜书院”不多。两岸学者对这座书院和“海峡两岸国学论坛”的真爱,在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原台湾大学教授陈鼓应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前日北京下大雪,航路受阻,陈鼓应还是坚持在机场等待许久赶到厦门,他不想错过这场论坛,除却自己生于鼓浪屿对厦门怀有深厚的感情,还因为这个平台上的两岸情。“上世纪60年代我从台湾大学毕业后到金门服兵役,对岸就是大陆,我的四哥就在泉州。那时候我就想为什么我和我四哥要拿着枪相对。后来,我写的书还因引用自大陆学者的内容被禁。”陈鼓应说,尽管如此,当时台湾还是有人大量的翻印、盗印中华书局的重要典籍,这种文化交流其实是挡不住的。所以,如今的陈鼓应喜欢参加这样的论坛,欣慰于两岸学者畅快交流的场景。 七年来,这场论坛促进了两岸学者对共同文化的深入交流与探讨。对来自台湾的学者而言,国学论坛的意义就是文化的归属。就像陈鼓应在论坛开幕式上说的那句话:“我会在稍后的发言中跟大家讨论理性的学术观点,就让我在这里说点感性的,谈谈情怀。” 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原台湾大学教授陈鼓应: 文化交流是挡不住的 我写的书曾因引用自大陆学者的内容被禁。尽管如此,当时台湾还是有人大量的翻印、盗印中华书局的重要典籍,这种文化交流其实是挡不住的。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 弘扬孝道要抓住本质 比如孝道,我们这些年只是做了一些形式化的工作,比如穿个汉服、作揖行礼,而没有把握住本质。我认为孝的本质应该是保证家族、民族、国家的延续。 |
相关阅读:
- [ 11-22]两岸国学论坛在厦开幕 专家陈鼓应:我迷上了这里
- [ 10-19]“国学教育”落地应先迈过师资坎
- [ 11-22]“国学六艺”体验馆将在厦门落地 书画院率先揭幕
- [ 11-19]两岸国学论坛后天开幕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
- [ 11-19]国学践行英伦行 牛津大学开启古老东方文化探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