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讯(记者 苏奇)谈及抽烟的危害,很多人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肺癌。其实,除了肺癌,抽烟与另一种疾病关系更为密切。今天是“世界慢阻肺疾病日”(简称慢阻肺),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呼吸中心专家。据悉,呼吸系统疾病排在我市全部死因的第四位,其中,慢阻肺问题尤为突出。此外,记者从市卫生计生委获悉,预计明年,我市有望将慢阻肺纳入分级诊疗,病人可享受专科医生和社区全科医生团队的全程照管。
【数据】
人类第三大致死疾病 烟龄超10年者是高危人群
今年4月,中国首个呼吸疾病联盟在厦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钟南山在成立仪式上指出,中国约有1亿名慢阻肺患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慢阻肺已成为人类第三大致死疾病。在中国,预计到2030年,慢阻肺发病率将可能超过心肌梗死、糖尿病等高发疾病,其致残率和致死率或将增加60%-100%。
据《2014厦门居民健康报告》显示,呼吸系统疾病排在我市人口全部死因的第四位,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其中,慢阻肺问题尤为突出。
厦门市呼吸中心副主任医师谢红旗介绍,慢阻肺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它与吸烟息息相关。烟草燃烧时,其中的烟油成分会刺激支气管收缩,引起纤毛运动下降,阻力增加,长此以往引发慢阻肺。一般10年以上烟龄者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此外,长期暴露在粉尘、PM2.5的环境中者,也是高危群体。
近年来,慢阻肺患者出现了年轻化趋势,而导致慢阻肺年轻化的主要因素便是吸烟和空气污染。
【案例】
小伙每天要抽两包烟 肺功能不如70岁老人
小陈今年还不到35岁,可身体状况却像一个老年人,稍微多走两步路,就会感觉心累,还没爬到2楼,他就感觉喘不过气来。几个月前,小陈到市呼吸中心接受肺功能检测,发现自己的肺功能已经非常差,是典型的慢阻肺。
谢红旗介绍,慢阻肺多见于中老年人,而小陈是他们接诊过的最年轻的慢阻肺患者。他判断,小陈之所以这么年轻便得慢阻肺,主要原因是他已有近20年的吸烟史。原来,小陈从中学时代便开始吸烟,而且烟瘾越来越大,每天要抽2包烟。起初,小陈只是偶尔感觉胸闷,有时早晨起床会咳嗽、气喘,后来只要稍剧烈活动就会呼吸急促。小陈刚开始还没在意,后来连爬楼梯都会喘,他才感觉情况严重。
“现在收诊的年轻患者已不再是个例,三四十岁的患者也碰到不少。有的年轻人肺功能甚至还不如六七十岁的老人。”他说,这些较年轻的患者有一个共同点——大部分都有10年以上的吸烟史。
【提醒】
发病初期难以引起警觉 高危人群及时查肺功能
谢红旗说,慢阻肺并非无迹可寻,胸闷、气促、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活动能力下降等是慢阻肺的主要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初期都未引起警觉,等觉察到时,往往肺功能已经很差。他说,慢阻肺的主要危害在于严重危害肺功能,影响生活质量,还容易引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心病等并发症,慢阻肺患者往往会死于肺心病。
他提醒,预防慢阻肺病首先要戒烟,二要保持居住及工作环境的卫生,如改善家中厨房的通风,减少油烟污染。肺功能检测是早期诊断慢阻肺的有效手段,长期抽烟、反复呼吸道感染、长期接触室内污染、职业性粉尘、PM2.5等人群,应尽早到医院检查肺功能。对于肺功能不好者,建议适当锻炼,选择游泳、慢跑、打太极等运动。
【相关新闻】
我市明年或将慢阻肺
纳入慢病一体化管理
本报讯(记者苏奇)据了解,我市自2012年开展慢病一体化管理,已将糖尿病、高血压、结核病纳入其中,病人可享受专科医生和社区全科医生团队的全程照管。记者从市卫生计生委了解到,预计明年,我市分级诊疗改革在完善“两病两网”的基础上,将扩增新病种,慢阻肺也有望纳入其中。
钟南山指出,目前,我国对慢阻肺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慢病,约2/3慢阻肺病人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由于慢阻肺早期没有显著病症,认知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且急性加重期发病凶猛,住院后的五年生存率仅为50%。
“肺功能检查应该像测血压一样普及,在社区就可以检查,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钟南山肯定了厦门的分级诊疗模式,并呼吁将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也纳入慢病一体化管理,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