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一年就要离开,面对记者,蔡江瑶(左)难得地打开了话匣子
11月7日 天气:天很蓝,有阳光 心情:感动
东南网11月18日讯(海峡导报特派记者 骆余民 文/图)今天米林的天蓝得有点不可思议,这样的蓝,我在厦门很少看见。不过,今天援藏干部的故事却让我感动。此前,总有人认为援藏干部很舒服,可以畅游在西藏的美景之中。但是,有些人,你不去走进他们的生活,就不会发现他们的付出与酸楚。
像厦门援藏干部蔡江瑶,他在援藏期间家庭经历了很多变故,母亲去世,孩子摔骨折,他都不在身边……
别人援三年他援了六年
厦门援藏干部蔡江瑶现任米林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他曾是福建省第六批援藏干部,在完成了三年的援藏任务之后,他选择继续留下,如今他在林芝市米林县已经工作了将近六年。
刚开始蔡江瑶并没有跟我聊很多,只是跟我谈了关于他们援藏的工作,在当地做了哪些项目,以及援建藏医药博物馆传承藏族文化等工作。
米林藏语意思为“药洲”,是藏医药的发源地。蔡江瑶作为福建省第六、第七批援藏干部,他熟悉米林县的情况,他走遍了米林县的每个乡镇。他和同样是厦门援藏干部的米林县委书记许永良等援藏干部一起探讨如何传承和保护米林的藏医药文化。于是有了包含藏医药博物馆在内的米林县藏医药生命科技园区的总体规划。
如今米林县藏医药博物馆就要完工了,为了这个项目蔡江瑶没少往工地跑,助力米林县建成“藏医药种植、交易、度假养生和文化传承的基地”。
眼看六年的工作即将完成,谈到这蔡江瑶才开口聊起了他自己的故事。一般的援藏干部在干满3年任期之后,便会选择返回福建。在福建第七批援藏干部中,有两个人连续出现在第六和第七批援藏干部名单的,蔡江瑶是其中之一。“三年的时间太短了,只够我去了解米林,所以我选择了继续多干三年。”蔡江瑶说起了自己继续参加第七批援藏工作的缘故,他希望自己在刚熟悉完米林之后,能够多为米林的发展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的故事让当地干部落泪
在这过程中,他也牺牲了很多。只是,蔡江瑶都选择了不说。今天在米林县南伊乡南伊村,站在当地珞巴族老乡的院子里,看着老乡们这几年生活环境的变化,还有不到一年就要离开的蔡江瑶打开了话匣子。“这几年,其实我家庭发生了很多变故。”蔡江瑶说,自己感觉对家庭充满了愧疚,2012年,他第一次援藏期间,母亲过世了,他没来得及送老人最后一程。这让蔡江瑶一直感觉很对不起家里人。而就在他第二次援藏期间,也就是在去年,老丈人过世了,他也不在身旁。
从蔡江瑶的言语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什么叫“忠孝两难全”。
不仅如此,为了让蔡江瑶安心援藏,他的妻子从来不会把家里遇到的难事告诉他。
前不久,蔡江瑶的孩子不小心摔骨折了,家里人都瞒着他,没有让他知道,怕他担心。“有天,刚好跟一个医生朋友通电话,才知道。”蔡江瑶说,当时医生朋友正在往他家里赶,准备去看他孩子的情况,“还是我那朋友告诉我孩子摔骨折了”。
说到这时,蔡江瑶突然停了下来。他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此时,站在旁边的米林县旅游局主任林勇眼泪掉了下来。这是林勇第一次听到蔡江瑶讲自己的故事,这位珞巴族的干部说,“蔡副书记他们这些援藏干部为了我们西藏的发展真的牺牲了很多,真的是舍小家为大家”。
在这一刻,我想起在南伊村道路边的那几块石头,上面刻着:闽藏一家亲。“这是我们村民自己掏钱刻的,就是为了感谢我们的援藏干部。”一位南伊村的老乡告诉我,援藏干部的到来给他们带来很多,不仅有经济的发展,还有观念的变化。
记者手记
在米林遇见另一个“厦门”
米林的县城不大,但却能够看见太多跟厦门有关的因素。比如,全县唯一的三星级酒店叫厦门大酒店,县城小学的教学楼起名厦门教学楼,还有道路叫厦门路。
随处可见的“厦门”二字,让我这位从厦门过来的记者感到了一种熟悉。这些东西从面上体现出了厦门这些年援藏的成绩与效果。但是这背后却折射出了无数像蔡江瑶一样的援藏干部的努力与付出。“厦门来的援藏干部真的做得很好,他们帮助了我们很多。”在南伊乡才召村,一位村民在他们村的珞巴族民族文化展馆里介绍他们的民族文化,而这个民族文化展馆也是在厦门援藏干部的努力下建立起来的。
这让我想起了厦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于鼓浪屿的保护,对于老厦门的挖掘。在米林,我遇见了另一个厦门,在这里,厦门的援藏干部给了我太多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