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文化教育 > 正文

“海沧文化传承可成样板” 论乐府重建频被点赞

2015-11-18 09:30:28特稿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首届全国传统文化进社区微视频大赛暨华夏乐府论坛系列活动落幕,海沧文化传承模式受专家肯定

东南网11月1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泓 骆余民 通讯员周舟 林广明 文/图)谈乐府文化,赛社区生活,诵古典诗乐,这几天的海沧,文化韵味浓郁。

昨天,首届全国传统文化进社区微视频大赛暨华夏乐府论坛系列活动在海沧圆满落幕,其间不仅有专家云集的华夏乐府论坛,也有接地气的社区微视频大赛。

昨日,首届“华夏乐府”论坛在充满文化底蕴的海沧举行。中宣部副部长王世明,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叶小钢,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重耕,厦门市委常委、海沧台商投资区党工委书记、区委书记黄强等出席论坛。

论乐府重建 海沧频被点赞

昨天的华夏乐府论坛上,来自海峡两岸的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音乐舞蹈界、国学界、诗词界、乐府学界、创作界等五大界专家、艺术家、学者更是首次跨界聚集在一起,交流分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教育的经验和心得,并一起探讨乐府的重建等。

就此,王世明为海沧联合中央音乐学院等举办“华夏乐府”论坛点赞,称“这件事做得挺好的”。

王世明就“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作了主题发言。他指出,华夏乐府论坛举办的目的是让中国音乐繁荣起来,实现中华民族音乐的复兴,中国音乐应该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其中,不少专家提及最多的字眼,就是“传承”。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地标,海沧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年海沧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工作,得到了不少专家的肯定。同时,也被给予了厚望。

四海孔子书院院长冯哲、台湾南华大学民族音乐学系原主任周纯一等专家纷纷对海沧文化传承模式给予高度肯定。

《送王船》获奖展闽南文化魅力

首届全国传统文化进社区微视频大赛,是此次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之一,昨日大赛的评选结果终于出炉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海沧区嵩屿街道选送的《国家非遗钟山送王船》,从30件参加决赛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

作品从“送王船”的由来、过程、文化,以及在两岸民间信仰交流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讲述了海沧区在发展中,如何延续了五百年的原生态民俗活动。整部作品体现了海沧传统文化的传承,制作精良,并运用多种视听表现方法,获得了专家的好评。

难能可贵的是,作品中体现了“送王船”民俗已和社区建设融为一体,成为海沧区社会治理能力的体现。有专家直言,《送王船》富有民俗艺术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大开眼界。专家们认为,作品体现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这也是该作品获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海沧新城建设不忘文化传承

昨晚,首届传统文化进社区微视频大赛颁奖暨华夏乐府文化雅集晚会在海沧区文化中心影剧院举行。

晚会包括微视频大赛颁奖仪式及传统文化展演两大部分。龚琳娜等著名艺术家登台献技,并有闽南吹打乐《闹厅》、《关雎》、童声合唱《直入花园》等曲目精彩演出。

通过晚会的节目,不难看出,这些年海沧在大力开展新城建设的同时,也一直注重传承传统文化。这不,这几天,传统的夜访“吟诵”、闽南语双歌赛都在海沧相继开展,就是很好的事例。

像在闽南语双歌赛决赛上,闽南语童谣也让观众们耳目一新。就此,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陈耕对海沧的做法大为肯定,“这是第一次用合唱形式来向全球展示闽南语歌曲。希望两岸乃至全球闽南人承担共同的历史使命,把闽南文化发扬光大”。

这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在海沧举办并不是偶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谢嘉幸认为,“美丽厦门·活力海沧”文化底蕴深厚,这是活动在此举办的原因之一,也希望海沧区能够借助这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在传统文化的建设、传统文化进社区中起到示范作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