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记者 陈挺 林世雄 实习生 陈小华)11月6日,第十届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来自中国、加拿大、荷兰、菲律宾、新加坡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企业代表及海洋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前来共襄盛举。十载磨砺,厦门国际海洋周早已成为年度国际海洋品牌盛事,滨海城市厦门不仅确立了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而且更加注重从更广阔的蓝色海洋中汲取推动发展的力量。
一大批拥有国际领先技术的海洋生物医药新兴企业,在厦门培育壮大;沿海城市游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厦门排第一;海洋相关产业在厦门迅速发展:去年厦门的海洋经济产值达2046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例从2011年的11.2%提高到2014年的12.5%,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第二产业协同发展的海洋产业格局。海洋经济已成为厦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今,蓝色的海洋又给厦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厦门主动融入,主动作为,借助国际海洋周等平台,为厦门海洋经济千亿产业链添砖加瓦。
借助国际海洋周平台强化与海丝沿线国家合作
经过十年的发展,厦门国际海洋周已成为集国际海洋论坛、海洋专题展览和海洋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国际性年度海洋盛会。
数据显示,厦门国际海洋周每年吸引50多个国家和地区、10多个重要国际组织和众多国内外著名专家和沿海城市代表参会,为国际间的海洋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本届海洋周主题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东盟及发展中国家的海洋合作”,论坛专门展设立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海洋经济合作板块,五场论坛分别从海洋管理、经济、产业、文化等方面展开全方位讨论。
记者注意到,海洋展览活动中还设置了东盟展览专区,通过海洋周品牌和平台加强与世界其他海洋领域的对话与联系,推动中国-东盟海上务实合作。
去年以来,海丝沿线国家纷纷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在经贸、文化、科技等多领域不断深化合作。目前,东亚海洋合作平台、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中国-东盟海洋科技合作论坛以及中国-希腊海洋合作论坛等双多边合作平台已相继设立,共启动实施了70个合作项目,参与国家19个,其中中国-印尼海上合作基金支持合作项目达7500万元人民币,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支持三个合作项目达1.3亿元人民币。
同时,中国国家海洋局承建了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南中国海海啸预警中心,与周边国家开展海洋科研、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技术合作,工作卓有成效。
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指出,在国家先后批准设立5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重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当下,我国正谋求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传统和新兴海洋产业以及海洋科技合作,实现和海丝沿线国家的互通有无、深度融合。
紧抓“一带一路”机遇与南欧海洋经济交流提速
南欧是重要的海洋国家密集地,今年还是中希海洋合作年。本届国际海洋周,厦门迎来了一群重要的客人——南欧6国代表团,包括希腊、塞浦路斯、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南欧国家及法国的官员、科研机构都出席了论坛,越来越多的国家从“观众”变成“主角”,参与这一国际盛事。
作为重要的海洋城市,厦门和南欧国家交往十分频繁,希腊的马拉松市是厦门的友好城市,西班牙的拉斯帕尔玛斯与厦门之间也有过友好交流。去年,厦门与西班牙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7.14亿美元,与希腊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65亿美元,与马耳他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5894万美元,与塞浦路斯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722万美元。当下,这样的双向海洋经济交流与合作仍在提速中。
厦门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蔡伟中在海洋周开幕发言时表示,从旅游的数据看,厦门与南欧诸国的游客量逐年增长,厦门到荷兰阿姆斯特丹每天都有航班抵达,通过国际海洋周的国际性交流平台,厦门与南欧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正日渐强化,大家都有意愿来共同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注重发展海洋经济,厦门已经收获满满。
以海洋生物医药为例,2014年海洋生物医药业总产值达29.69亿元,同比增长20.4%,成为新的增长点,从研发到科技成果转化都形成一条较为完备的产业链。通过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的开展,海洋生物医药新兴企业、邮轮、游艇产业迅速发展,2014年度中国游艇产业发展报告(白皮书)显示,沿海20个城市游艇发展综合竞争力评分厦门位居第一;在邮轮旅游方面,预计2015年邮轮航次和游客接待量都将创历史新高,将有90艘次国际邮轮靠泊厦门港,有70艘次的国际邮轮以厦门为母港运营,邮轮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20万人次。
国际海岸带综合管理认证厦门成为首批通过城市
去年8月,海洋领域政府间最高级别的APEC第四届海洋部长会议在厦门举行,来自APEC19个成员、APEC秘书处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计划(PEMSEA)等相关国际组织的20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通过了《厦门宣言》,为未来亚太地区的海洋合作指明了方向,也成为指导APEC未来海洋合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厦门是国际海岸带综合管理示范点,也是联合国公认的“厦门模式”创立者。今年10月,厦门市通过了东亚海环境管理区域项目组织(PEMSEA)PEM SEA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标准一级认证”,成为我国首批通过该认证的城市之一。
厦门在国内海洋科研实力排名第二,有众多的海洋科学院所:国家海洋三所、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海洋研究所等。从海岸带综合管理,到海洋科技研发能力,厦门都具备了很强的实力。
值得关注的是,落地厦门的重点项目——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被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和2015-2017优先发展名录后,厦门组织编制了《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建设框架》,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在厦门领事馆区内设立临时办公场所,积极打造这一中国与东盟海洋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世界海洋开发与保护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传统渔业谋求转型发展海上休闲旅游提上日程
在本届海洋周上,记者注意到,传统渔业正谋求转型发展,同时加快远洋渔业发展,呈现出一远一近的特点。海洋部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厦门全市远洋渔业企业达到5家、远洋渔船67艘,产值预计比2014年翻一番。同时,近海休闲旅游正在兴起,逐步成为来厦游客的新选择。
据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介绍,下一步将推进高崎中心渔港改造升级,加快欧厝对台渔业基地前期工作,形成“一区两港、东西兼顾、功能互补、近远洋协同发展”的新格局。积极引导多家育苗场开展集约化、公司化、专业合作社化经营,继续扩大厦门虾苗品牌影响力。
传统渔业转型的一个主要方向便是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在本届渔博会上,让人影响尤其深刻的正是台湾的渔业旅游,台湾休闲渔业发展协会组织了基隆、宜兰、花莲、台东、澎湖等地企业参展,通过“海钓·渔人志”“海岛·小旅行”“海洋·生态圈”“渔乡·体验游”四大主题展示,全方位地展示了台湾在渔业旅游方面的发展成就。
据台湾休闲渔业发展协会介绍,休闲渔业旅游有众多海洋娱乐项目,如海钓、夜钓、潮间带、生态导览、赏鲸豚、海洋运动等,在结合主题性、季节性和刺激性基础上,开发出更多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娱乐项目,让观众感受丰富多变的台湾渔港及渔村新面貌。大陆渔业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和利用前景广阔,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对于引导产业转型,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厦门市也在积极借鉴台湾经验,政府和海洋主管部门积极引导和推进厦门的海上渔业休闲旅游,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给予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