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宝马女司机不让行救护车还在打电话 被罚150元记5分

2015-11-07 10:18  吴海奎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文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延伸】

  这五种行为常给120“添堵”

  本报记者随车体验发现,厦门市民让行情况良好,但仍存在隐忧

【五大隐忧】

1、开车玩手机。120急救人员说,曾有好几次出车时鸣笛、按喇叭,但前面的车就是没反应。等急救车从旁边超车一看,司机正一手开车,一手玩手机,压根没注意到鸣笛声。事实上,此次被处罚的女司机也因开车打电话误事。

2、电动车、自行车或行人突然出现。这一点最让救援人员头疼,有时急刹车浪费时间不说,还有可能给车里的病人、车外的行人(骑行者)造成危险。

3、岛外部分车辆让行意识薄弱。有10多年救护车驾龄的司机阿斌(化名)主要跑同安一带,令他比较“胆寒”的是同安工业集中区附近路段,经常有载客的三轮车、电动车危险逆行,还有货车和救护车抢道。

4、占道摆摊和违章停车添堵。最近,第三医院前空地改造,留下一条临时通道供救护车出任务。但常有车辆乱停放,堵死通道。昨日,石浔村一小孩高烧惊厥,120出不了车,只好紧急通知家属自行找车送医。

5、市民对应急车辆的运作模式不够了解。消防车白天出勤可以开警灯、警笛,但夜间担心警笛扰民,出勤时只能亮警灯。结果,不少车主以为消防没拉警报,就不是出警,也因此不让道。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见习记者 黄小芳 记者 吴海奎 曾嫣艳)南京玄武湖隧道多位司机为救护车让行获奖励,那么,厦门让行应急救援车辆的情况如何?昨日本报记者跟随120急救车亲身体验,并深入采访了120、119一线救援人员,倾听他们的切身感受。

【随车记】

跟车三趟,本地小车全都让行

第一趟>>

12时16分: 8分钟内4辆车避让

急救电话响起,中医院分院站点值班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医生黄志伟和他的同事立即出发——火炬园东路32号创业园附近,有人身体不舒服急需送医。

成功大道出口处,黄志伟拉响了鸣笛,前面一辆面包车赶紧向右挪了一个车道。随后,救护车沿着火炬路行驶,一辆出租车往左让了道……8分钟内4辆车避让,救护车顺利抵达现场,将一名快要晕倒的女子抬上车。

第二趟>>

15时14分:本地车让行 外地车调头

救护车沿着仙岳路前行,快到中医院公交站时,右边一条横向道路上驶来一辆本地小轿车。听到鸣笛,它立马减速停在原地,让救护车先行。

不过,在临近金湖路与枋湖东路交叉路口时,一辆车牌号为闽G开头的黑色比亚迪轿车突然跨压双黄线减速调头,以至其后方行驶的救护车不得不减速慢行。

所幸的是,此时路上车辆并不多,9分钟后,救护车抵达事发现场。

第三趟>>

17时18分:为避自行车减速

电话响了,嘉禾路苏宁电器附近一人骑电动车摔伤。急救人员赶紧扔下盒饭,前往事发地点。此时已是下班高峰期,车流量明显增多。鸣笛响,江头东路,迎面驶来的车辆都尽量往左让。但在江头东路和江头南路交叉路口,急救车正要右转,一男子骑着自行车载着小孩驶过,救护车不得不减速。1分钟后,为了避让穿越马路的行人,救护车再次减速。7分钟后,救护车抵达事发现场。

【声音】

市医疗急救中心医生:

遇上救护车 多数车辆会避让

礼让是一种美德,尤其是遇到了救护车,牺牲自己分秒的时间,拯救的也许是他人的生命。两年前,本报曾报道过救护车隧道内遭遇堵车,厦门司机避让腾出生命通道的一则新闻。此举曾被无数网友点赞,甚至被称为“厦门最美时刻”。

作为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一名医生,黄志伟跟着120救护车跑了10年。他说,厦门人民素质比较高,在厦门,遇上了救护车,大多数车辆都能够自觉避让,“近来本地媒体呼吁私家车让道的报道增多,这段时间以来效果更好了。”黄志伟的同事林医生也告诉记者,遇到自觉避让的车辆,“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会招手向对方致谢。”

119救援人员也有同样的感受。在厦门消防特勤一中队服役16年的胡军以2008年为界画了条线,他说,近年来,消防部门对群众消防知识的宣传普及多,再加上媒体的舆论引导多,市民的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大家对应急救援的理解也更深了。现在消防车出勤时,私家车基本上都能够文明礼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