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事实>> 证明屠呦呦获奖实至名归 屠呦呦获奖,在国内存在一定争议,即使是其支持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前院长饶毅也曾表示,我们不理解她把中医研究院的原始材料至少有段时间收藏在自己家,不愿给我们看。不过,苏新专说,屠呦呦把相关材料给了他们,“可能是觉得我们没有利益关系”。 苏新专昨晚说,他不知道屠呦呦手头掌握多少资料,但是,她提供给他们的,是可以把整件事连接起来。 “523计划”始于1967年,当时屠呦呦并没有参与进来,苏新专说,屠呦呦提供了1971年在广东开会的会议记录的复印件,从中可以看出,那时研究一直没有取得太大进展。屠呦呦后来加入进来,并在1972年南京召开的会议上首次提到青蒿素可有效杀疟原虫。苏新专认为,是屠呦呦把青蒿带到项目里面来。 苏新专认为,之所以是屠呦呦,还有一个重要理由: 当时青蒿提取物效果不稳定,她就想到常用煎熬和高温提取的方法可能破坏了青蒿有效成分,所以便由用沸点78摄氏度的乙醇提取改为用沸点35摄氏度的乙醚提取。所以,提取温度也是她第一个解决。此外,有证据显示,屠呦呦是第一个做临床试验的人;她参与了研究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她也是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的发明人。 当然,苏新专也强调,不能否认其他人的贡献,这个项目“不是只有她做出了贡献,确实是一个团队的贡献”。 其实,在屠呦呦获得拉克斯奖时,关于是否应该由她一人得奖,已经有争议了。苏新专曾对此做出解释是,在这方面,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中国有所不同。美国人不会把奖颁给一个具体做事的人,而会颁给告诉你做这件事的人。也许有其他人在屠呦呦的小组里做过实验,某种意义上他才是亲手做这件事情的人,但他是屠呦呦的手下,实验的想法是来自屠呦呦的。 而诺奖只给个人,没办法提名一个集体的贡献,苏新专透露,推荐时,也考虑过有没有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确实想不出有那么突出的。苏新专说,“如果选一个人做代表,那就是她”。 |
相关阅读:
- [ 10-07]屠呦呦高中学籍册展示 少年时期照片曝光
- [ 10-07]探访屠呦呦宁波旧居 民众争相拍照
- [ 10-06]“我还有很多事要做”——访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
- [ 10-06]屠呦呦:青蒿素研究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 [ 10-06]屠呦呦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