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劲超 制图
海西晨报讯(记者 钟宝坤)世界第三支、国内第一支宫颈癌疫苗,全球第一支戊肝疫苗,国内首片6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世上第一支获准正式用于临床的神经生长因子药品……每一个科技发明都昭示着厦门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统计数据显示,在厦门,每万人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3.05件,这个数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
“目前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阵痛是短暂的,厦门在面临巨大冲击的同时,也正迎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力量。”厦门市科技局局长沈灿煌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厦门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创新机制,建新阵地,抓新产业,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亮点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沈灿煌介绍,2014年,厦门市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9%,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厦门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07家,占全省一半;今年将超越1000家。据介绍,厦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近年来,厦门以“5+3+10”现代产业支撑体系为目标路线图,大力培育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生物医药、旅游会展、航运物流、软件信息等十大千亿产业链(群)。“哪条产业链不够长,产业上下游配套有哪些不足,我们就补哪条。”围绕产业链做文章,近年来,厦门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新增100家左右,2014年厦门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达319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5.11%,形成了光电、软件、生物与新医药等六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厦门的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目前,拥有各类研发机构近500家,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1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3个。引进国家“千人计划”、市“双百计划”等创新创业团队900多个,科技小微企业5万多家。
厦门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逐步形成。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构筑了“研发机构—孵化器—基金投入—产业化基地”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并建设有65个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以及近10个国家级、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让企业在转型发展中能“轻装上阵”。
此外,厦门创新载体不断拓展,形成了以火炬高新区“一区多园”为主,其他科技园区为辅的科技产业承载体系。这些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科技产业园区,不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创业打造良好的“全环境”,吸引新项目、好项目来厦门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由于地缘优势,厦门对台科技交流活跃,两岸高新技术产业对接成果丰硕。除了拥有多个对台科技交流合作基地外,我市与台湾还开展了常态化的大量科技合作,在光电、生物与新医药、软件信息等领域实现了深度融合。2014年,台资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厦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台湾人才和台资企业已成为厦门科技创新的一股重要力量。
展望
将建海西科技创新中心
沈灿煌透露,为统筹协调全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厦门市科技局牵头编制了《厦门市加快科技创新具体行动计划(2015—2016)》,这一文件已正式印发,其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33项工作任务,每项任务都做了具体的分解。
沈灿煌说,厦门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是:用5年至10年时间,将厦门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西科技创新中心。在基础条件、创新投入、创新绩效、创新环境四个方面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前列。
沈灿煌告诉记者,到2015年年底,厦门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力争占GDP比例达到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力争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7%。
此外,厦门还将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空间等的扶持。据透露,将由市科技局牵头,每年设立总额最高2500万元的“科创红包”,鼓励小微企业自主申领,抵扣购买研发设计及辅助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代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科技评估咨询、创新产品推广等科技创新服务费用。
厦门将投入财政资金6.4亿元,新建创业创新基地39个,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其中,2015年完成17个,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2016年完成22个,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
据悉,厦门还将组织常态化的风投机构、产业基金与科技项目对接会,使孵化器、加速器里的产业化项目和众创空间的创新团队项目及时获得资金支持,帮助科技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