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小流域治出生态文明新路径 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

2015-09-24 10:33:52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致富新引擎

小流域治理以增产增收为关键环节,引导群众转变思想和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发展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百姓富、生态美”是“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生活好了,腰包鼓了,眼里的风景才能美丽”。

生态做好了,不仅保障生态安全,生态控制区内的农产品可以销售给城市,也可开发生态游让城市人休闲。城市变成“生态”的市场,农村变成“生态”的产地,城里人多了健康消费、健康休闲的方式,村里人则开拓了新的市场,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

陈及滨从阿里巴巴辞职,回到家乡过芸溪畔的洪塘村创业。他利用“互联网+”经营民宿和植物种植销售,如今月均收入达到了2.5万元。在过芸溪边,和他经历相似的还有23名回乡青年。他们依托龙头项目,成立花卉苗木、城市菜地、辣木、民俗文化、民宿、农家乐等6个行业协会,实现行业自律。“龙头项目+行业协会”的路子走得扎实,吸引了500人进入现代都市农业就业创业。

“人”和“利益”始终是小流域治理的最活跃因素。小流域治理必须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疏堵结合、因势利导、由物及人,充分考虑群众生活生计,以群众增产增收为关键环节,通过利益驱动,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转变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陈金枝是集美灌口镇张庄的一名普通农妇,子女都在外打工。过去她每天起早贪黑打理田地,一年总收入也不足3300元。去年她将自家土地入股宝生园,自己也加入宝生园,成为公司的员工,一年下来,她的工资加土地收益达到近36000元,是过去的10倍之多。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中,海沧区按照“既要充满农村气息、也要享受现代生活”的要求,高标准发展乡村旅游,小流域范围内村民房屋、土地等租金不断上涨,并带动就业、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超500人,惠及试点范围内近15%的人口、月均可增加工资性收入近3000元。集美区发挥宝生园模式带动效应,将许溪沿岸的生态观光农业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串成一线,促进了当地农家乐、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和文创产业发展,拓宽了村民投资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山水寄乡愁

小流域治理中,各乡镇不断挖掘整理民俗文化资源,不仅使其得到传承,更打造出特色旅游项目

“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厦门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中,不论是生态治理还是创业致富,都格外注意保护好村镇古早传承的自然景观、生产方式、邻里关系、民风民俗等“田园牧歌”式的“乡愁”。留住山水、留住记忆、留住文化和精神的根,传承历史,不丧失自己的风格,成为试点工作的人文内核。

行走在海沧大曦山,宛若步入山水画中。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中,大曦山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因地制宜,有序开展雨污分流、房前屋后整治、景观节点等项目建设。完成试点后的大曦山依旧古宅民居俨然,风土民情迷人,一步三景,意蕴悠远。新型城镇化不是“拆旧立新”,不是生搬硬套一套标准去搞“千城一面”,不能让特色和文化在无序开发中,成为一个个空洞的历史符号。这是厦门坚持的底线。

古色古香的城隍庙和灵卫庙,井然排列的闽南古厝,见证了集美灌口镇顶许村张庄社的岁月变迁。“张庄有20多座古厝,以前因为老旧失修等原因很多已经没有人住。现在村民通过‘以奖代补’积极对古厝进行保护和翻修,不仅可以通过发展旅游带动村民致富,对村容村貌也是很大的改善。”顶许村党支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中,通过对民俗建筑进行修缮,他们不断挖掘、整理民俗文化资源,不仅使其得到传承,更打造出特色旅游项目,让城里人记住乡愁,村里人找到致富路。

以共同缔造方式对村庄内的闽南风貌建筑、戏台、宗祠等进行保护修缮,同时提升房前屋后绿化、美化水平,完善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像大曦山、张庄社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小流域治理成为唤醒乡愁的过程,打造出闽南乡村的文化特色。海沧过芸溪周边6个自然村、集美区后溪(许溪小流域)周边8个行政村在综合治理中,村容村貌明显变化,农村生态环境提升改善,得到百姓的高度赞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