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大会战 小流域水环境的整治不是“一阵风”,而是要在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构建各流域水环境治理保护长效机制 水环境的全面改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前提和基础。 治水,对厦门来说一点也不陌生。过去,岛外各区每年都要开展溪流的截污、清淤、河道整治等工程。然而,仅局限于河道的“单一治理”模式,忽视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忽视了可持续的长效管理,结果就是治完又污,边治边污。 “小流域治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农田整合和水利建设,也不是简单的截污,而是区域环境的综合系统治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首先,要摸清现状,把污染源调查清楚,把试点范围内与流域环境相关的各种情况查清摸透,从源头下手,彻底解决污染源。”去年12月18日,王蒙徽主持召开市委专题会议,研究小流域治理试点工作时,明确了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治水必须把科学规划作为首要前提,实现“单一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 全域、全面规划,一场水生态环境的大会战由此展开。以统筹为手段,对山、水、田、林、路、村庄等进行系统的综合治理,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逐渐形成。 去年年底以来,具有小流域规划和整治经验的中山大学李郇教授团队,在海沧、集美两区不停忙碌、奔波,为两区的小流域治理试点出谋划策。通过实地考察,顾问团指导两区各制作了两张图——现状图和规划图。在确定整体目标的基础上,把水利、环保、农业、国土、规划、市政园林、执法、建设、财政等各相关部门的目标要求与整体目标相衔接,明确综合治理开发项目,制定工作责任分工,列明时间节点,倒排工期,边规划边设计边实施,着手开展溪流治理,修复生态。 对小流域水环境的整治不是“一阵风”式的整治,而是要在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构建各流域水环境治理保护长效机制。厦门着力探索建立了各河段后续监管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和具体责任人,维护和拓展治理成果,奠定流域生态良性循环基础;进一步健全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严格科学的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实现治管并举。 市环保局每月的水质监测分析表明,半年多来,过芸溪、许溪水质明显改善,试点流域基本达到地表水五类水质标准,实现了“水清,无异味”的目标。人们欣喜地发现,20多年前记忆中水道宽阔、水体清澈、物种丰富的溪流正在回归。 |
相关阅读:
- [ 09-24]厦门小流域治理首战告捷 计划三年完成九条溪流治理
- [ 09-15]福建省环保厅通报:漳州九龙江流域水质频繁超标
- [ 09-09]厦门下半年全面治污 流域内外农村将逐步污水截流
- [ 09-07]闽江鸿尾段盗采河砂死灰复燃 村民担心江堤垮塌
- [ 08-21]福州上半年空气质量位列全国第十 达标率为94.4%
- [ 07-22]榕完成省重点项目投资计划61.9% 一批项目开竣工
- [ 07-21]上半年福建全省112个重点项目开竣工
- [ 07-20]福建向金门供水合同即将签订 通水梦加速照进现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