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厝社区村东道路西侧修整前。记者 陈晓青摄
何厝社区村东道路西侧修整后。记者 陈晓青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晓青 通讯员 钟昱 沈国栋)九月,秋高气爽,阵阵凉风自斜风细雨处吹来一曲清悠。走在马巷镇何厝社区的村道上,随风飘来的不再是鸡舍、猪圈的臭味,而是水果蔬菜的清香;原本一遇雨天便泥泞不堪的小道,也平整干净变成了水泥地面。
“两违”综合治理,拆除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美化、推进宜居环境建设,拆后腾出土地的有效管理和及时利用是集约节约用好土地,提升“两违”综合治理成效的工作措施。马巷镇在“两违”综合治理中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拆除违建腾出土地因地制宜用于绿化美化,在一些房前屋后,将拆后腾出的小块土地经复垦后用于种植蔬菜。这其中,何厝社区就是“两违”综合治理拆后腾出土地利用工作结出的一颗亮丽的“明珠”。
方式多样
杂草地变石子路
“违建不是一拆了之,拆后的监管和综合利用,才能有效防止违建回潮,才能真正发挥这些土地的利用价值,切实地服务民生。”马巷执法中队严卫安告诉记者。
据悉,“两违”综合治理拆后腾出土地利用,将以土地集约优化利用,服务民生为目标,结合翔安区规划和用地情况,采取土地还耕、土地复垦、项目建设、生态绿化、收储(临时利用)等拆后腾出土地利用方式,做到“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绿则绿”。
记者走进何厝社区,在进村道路的西侧看到一条蜿蜒而上的石子路,路旁是修剪整齐的花草和“美丽乡村共同缔造”典范社区的牌匾。如此美观养眼的小角落,不承想,这块地方原本是鸡鸭出没刨食的杂草地。“别说优雅的石子路,以前蓬头垢面的,就像是没人照看的‘野孩子’。”路过的村民陈阿伯形象地说道。
像这样“重建”道路两侧绿化,清理拆后建筑垃圾、平整拆后土地,进行绿化树苗种植,在何厝社区屡见不鲜。据了解,何厝社区拆除棚圈70余户,面积6000多平方米,腾出拆后土地面积约13450平方米,恢复小菜地3150平方米,利用3000平方米进行了景观工程建设。
管拆结合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何厝社区周边有祥达光学、翔声电子等工业园区,5000多名外来人员在何厝社区吃住行,如今的何厝社区可谓“寸土寸金”。为了防止土地闲置和出现新的违法用地,马巷镇强化巡查监管、严拆新增“两违”,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群众共享治理成果,真正将拆后腾出土地还于民、用于民。
今年2月28日,何厝社区被马巷镇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点以来,广泛发动党员干部、老人协会、乡贤理事、全体村民群众积极参与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整治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实施“三化”(硬化、绿化、美化)行动。先后开展3次家园清洁大扫除活动,整治环境15600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50多处,疏通排水沟总长度2680米。在大家的努力下,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普遍提升。
统筹规划
创新土地利用方式
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民生优先、统筹布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通过有计划、分类别制定利用方案,落实利用措施,妥善利用好拆后腾出土地,实现拆后腾出土地利用率达到70%以上。这是何厝,也是每个“两违”拆后腾出土地利用典范社区的总体目标。
立足工作实际,何厝社区勇于创新,把拆后利用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创新土地利用方式,制定好拆后利用方案,优化利用拆后土地资源。在“两违”综合治理中,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统筹安排,按照“规划一批、拆除一批、腾出一批、建设一批”的工作思路,推进拆后土地的分类利用,有效实现了违法建设用地“拆得下,用得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