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机器换工”,车间里已基本实现自动化。
海西晨报(记者 吴斯婷 蔡樱柳)灵活的机器臂“拿”着一个水龙头配件,几下就打磨好了,接下来飞快又精确地放入托盘上的空位,好像长了眼睛一般。像这样的“机器人”,在厦门企业已经不少见了。
“昨天我看了一些企业,他们花钱换了机器,但是基本上两三年就可以收回成本,需要的劳动力大大减少,产品质量也得到很大提升,生产成本降低了,意义非常重大。”昨日,在全市智能制造暨创业创新推进会上,厦门市长裴金佳为“机器换工”点赞。
会议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郑云峰主持,副市长李栋梁参加了会议。
[点赞]
“机器换工”意义重大
前天下午,市长裴金佳专程带队赴几家厦门企业考察机器换工、智能装备制造。在威迪亚、瑞尔特等企业的厂房里,裴金佳在“机器人”前驻足,仔细观察其如何工作,并向企业负责人了解情况。
裴金佳了解到,这些设备使用寿命一般都有十几年,3年左右就可以把成本摊销完,使用这些设备后,企业需要的劳动力大大减少,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产品质量也大大提高。“意义非常重大!”裴金佳为“机器换工”点赞。
“智能制造和创业创新,对正在加快产业、城市、社会转型的厦门来说尤为重要。”裴金佳说,厦门在智能制造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不仅政策环境和条件十分有利,产业也有了一定基础。
去年,厦门智能制造总产值约占机械装备工业总产值的12%,智能制造企业已近40家,还拥有云计算中心、北斗卫星应用、机器人及数控技术应用研发等智能化服务平台,121家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以及17个国家、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厦门还有人才的优势,十几万名在校大学生可为智能制造提供强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要求]
全市铺开 争创国家试点
下一步,厦门将如何加快发展智能制造?
裴金佳要求,要抓重点产业方向,大力发展软件和集成电路。将智能终端芯片应用到智能工程机械、智慧客车、智能电网设备、船用电气自动化设备等领域,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量大的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提升智能装备核心竞争力。
“要抓生产模式转变,大力实施‘机器换工’。”裴金佳说,从去年起,厦门开始对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机器换工”实行专项补贴,仅去年11个项目就获取补贴约1900万元,有些企业已经尝到甜头。
下一步,厦门将深入实施“机器换工”专项行动计划,在机械装备、纺织鞋服、建筑建材、轻工、食品、电子等重复性操作多、劳动强度大的行业领域,用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对传统生产设施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力争到2020年,累计实施机器换工2000台(套)以上,甚至更多一些。”
裴金佳还要求,要抓典型带动,在全市6个区铺开,争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试点。
同时,还要抓要素保障,培育助力智能制造的良好生态。厦门要鼓励和扶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引进智能装备,兴业银行将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内发起设立省级智能装备融资租赁公司,厦门也要鼓励设立智能装备融资租赁公司,撬动社会资金参与智能装备融资租赁公司产品的投资与交易流转。
拟利用老厂房 规划众创空间
海西晨报讯(记者 吴斯婷 蔡樱柳)今后,厦门将用老厂房规划众创空间,吸引创业者入驻。
据悉,目前厦门申请市级众创空间的企业有82家,认定27家,众创空间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内有创业团队436个、创业人员3000余人。
市长裴金佳要求,要统筹规划众创空间的布局和产业定位,在空间上,尽量利用老的工业厂房,重点培育几个区域。
“要重点培育四类创客主体。”裴金佳说,要支持科研人员创业,创新国有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或者在职创业的有关政策,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支持大学生、毕业生创业,厦门支持在厦高校建立健全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允许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保留学籍、免修实习实训等课程,并按规定计入学分。还要支持留学人员来厦创业,支持台湾青年来厦创业。
每年斥资10亿 支持小微企业
晨报讯(记者蔡樱柳)在昨日的会议上,市发改委副主任杨琪在作厦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情况汇报时提及,厦门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在3年示范期内,厦门每年将安排不少于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小微企业成长发展。
据悉,厦门已构建一批适应各类创业创新主体需求的“众创空间”,先后投入53亿元支持建设各类创业创新基地69个,命名了首批27家市级众创空间。同时,每年开展“创业者家园”、“百企千场万人”等公益类培训教育活动,惠及3000家小微企业。
企业机器换工卫浴行业领先
晨报讯(记者 蔡樱柳)昨日的会议上,市经信局局长柯继安介绍了厦门推进智能制造工作情况。
近年来,厦门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主动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全力打造厦门工业经济升级版。目前,卫浴行业在推进智能制造方面走在各行业前列,通过智能改造实现产品转型升级,节约了人力20%,提高工效6倍—9倍。
接下来,厦门将进一步增强智能制造能力,壮大智能制造实力。到2020年,重点领域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0%,建设10个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形成5家骨干智能装备企业和若干重点工业软件企业,累计实施“机器换工”2000台(套)以上。同时,将配套出台扶持智能制造发展政策,实施试点示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