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厦门重拳治水开启生态修复模式 治理初见成效

2015-09-16 10:05:15陈挺 杨珊珊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文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9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挺 杨珊珊)漫步在过芸溪畔,不少海沧市民惊奇地发现,这里河道宽阔,水体清澈,河中央摇曳着长势喜人的挺水植物,河岸边的湿地公园,也成了鸟儿的天堂。

而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就在不久前,这里还是溪水泛臭、没人愿意靠近的溪流。是什么让过芸溪在短期之内变了模样?

作为厦门市小流域治理的两个试点,海沧过芸溪和集美的后溪流域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生态修复创新样本,一幅“山青、水净、河畅、湖美、岸绿、民富”的美好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9月11日,厦门市委、市政府召开经验总结推广会,在全市岛外九条溪流区域全面推广复制这一生态修复模式。

海沧:青山绿水引四方来客

发源于厦门天竺山溪头水库,流域面积约50平方公里,潺潺流淌的过芸溪横跨海沧区东孚镇,揽东孚涓涓细流,汇入马銮湾。

过芸溪流域沿线,257家玛瑙加工厂星罗棋布,废水、残渣曾经直排过芸溪,给流域水质造成极大污染。通过鼓励搬迁,企业主动申报,233家污染企业搬迁,24家污染企业停产,过芸溪水质明显提升。

流域治理的核心区——过坂水库“华丽变身”,原先水库中养殖的3万多只鸭子全部转移,岸边鸭棚清理接近尾声,村民正在进行水葫芦打捞工作,水库中因养殖产生的污水淤泥得到有效治理。

而未来,通过对水库东侧农地肌理的重新梳理,细小地块合并种植,一个集农庄、农家乐、驿站、客栈、观光木栈道、观景平台等多种休闲方式共享的农业大观园正逐渐成型。

被唤醒的清澈清流,配以如火如荼的东孚新城建设,日益完善的生活配套与自然美景相映成趣,乡村农家乐与旅游景区交相辉映,“百姓富、生态美”的气息扑面而来。

过芸溪流域的综合治理,首先得益的就是大曦山的生态环境,这个跻身“全国十大最美乡村”的村庄,自过芸溪被确立为厦门小流域试点治理以来,更得更美了,更有人气了。赏花、品茗、耕种、小憩,过芸溪畔的大曦山已经成为市民游客周末休闲的首选。

集美:生态村居民众踏富路

在集美后溪的小流域治理,采取一系列科学手段综合使用,依法取缔整治污染企业,污水截流,排查入河排污口17个、污染来源五类11处,对15个村庄截污纳管,不具备条件的新建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就地处理,河道治理尽量保留河流原生态,将干支流分为25个河段,制作河长公示牌25块,明确“一段一策”和责任人。

值得关注的是,在流域整治过程中,集美区破解了以往“就整治而整治”的老路,由政府负责生态资源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政策技术支持,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民、整合资源和对接农庄,农庄负责资源开发、对接市场和实现生态价值,闯出了一条“资源+合作社+农庄”的模式。

集美区灌口顶许村张庄的宝生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就是这一机制创新的受益者,满眼绿色的蔬果,让来到这里体验的游客们心旷神怡。

“宝生园发挥了龙头作用,带动厦门本地和外地共178家联盟企业共同出资投资宝生园农庄,” 宝生园董事长康丽好介绍,在这里,“土地变股份,农民成股东”,农民既出租土地,又将土地折算成股份分红,也可到农庄就业赚取工资,有的还将自家的农副产品送到农庄为村民搭建的聚购平台销售。

张庄村民陈金枝就受益于宝生园的这个发展模式。家中子女都外出就业的她一个人守着1.5亩地,以前耕种一年满打满算也挣不到3000元。就在去年,陈金枝一年共收益了35925元,是传统种养业收益的10倍之多。

既能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又能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这是集美小流域整治的“意外”之喜,也是科学探索的必然结果。

巨变:九溪共治谱写生态美

治理过程中,海沧区注重按照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对山、水、田、林、路、村庄等进行了系统性综合治理,着力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带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

而集美区通过政府的引导,以大型农业企业为核心,吸引合作社、农民参与流域治理,改善环境质量,稳固治理体系,同样在共同缔造之路上尝试创新。

海沧区共同缔造的一个生动案例就是,近日,农家乐的小老板们自发加入小流域治理的共同缔造中,16家农家乐主动建起了污水处理池,推广生态沼气池循环利用模式。花卉协会带动道路两侧的10多家苗圃场农户,拿出最美的苗木,在道路两侧打造出美丽的花径绿道,成为串联几条支流人文自然景观的休闲步道和生产、生活新通廊。

在与香草园区相连的老六农场,老板陈金城领着大家一起种花草、种香蕉,进一步净化空气。陈金城说,按照生态环保的理念升级改造,大家对大曦山的发展很有信心。

通过流域内用地功能建设固化流域治理成果,以发展促进保护,真正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统筹发展——厦门市环保局副局长庄世坚如此评价。

而随着全市岛外九条溪流区域全面推广复制海沧集美的先进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生态善治的样本将成为厦门进军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一个新台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