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甘当“活靶子” 诱蚊进帐捉住它 据了解,厦门每年6月-10月都会开展登革热疫情日常监测,此外,还有疟疾疫情监测和蚊密度监测。厦门目前有两个蚊密度监测点,集美、湖里各一个,主要进行成蚊密度的监测;此外还有三个登革热监测点(思明、集美、海沧),一个疟疾监测点(集美)。截至8月底,监测点共捕获蚊子773只,平均密度为0.29只/小时,与往年同期相比蚊密度有所下降。 他们究竟是如何捉蚊子的呢?据了解,主要方法包括灯诱、人诱和牛诱。没错,就是人诱,他们经常把自己当“活靶子”引诱蚊子,然后捉住它们。 市疾控中心消杀科柯雪梅博士说:“工作人员一般会支起一顶蚊帐,垂下20厘米左右的空间让蚊子飞进去(根据蚊子的习性,一般只会往上飞,不会从缝隙飞出来),一般要在蚊帐里待一小时。我也这么做过。” “我们的目的是捉蚊子,不是给蚊子咬。”柯雪梅说,他们会待在蚊帐里,拿着电动捕蚊器捉蚊子。“碰到疫情时也会担心,万一碰到了怎么办?所以我们一般都会做好自我防护工作,穿着长裤。”此外,会采取“双层叠帐法”保护自己:用两层蚊帐,外帐比较短,下面悬空,内帐则比较长。双层帐支起来后,蚊子只能进入第一层,而无法突破第二层屏障。 疟疾监测还会采用牛诱。牛诱与人诱类似,工作人员会牵头牛来到田里作诱饵,罩上约2米长的蚊帐(碰上疫情会用双层蚊帐),底下悬空让蚊子飞进去,待几个小时后,把缝隙封起来,避免蚊子飞出,再用电动捕蚊器捕捉蚊子。 蚊子捕到后还没完,后续还要分类,计算数量和密度。这项工作也很辛苦。 【形势】 今年来厦门已出现5例输入性病例 市疾控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厦门已出现5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报告,排除了12例疑似病例,未发生本地登革热疫情,确诊的输入性病例也已得到了很好控制。 目前,市疾控中心主动搜索病例,开展人群登革热抗体监测,提高敏感性。在登革热省级监测点开展人群抗体水平调查,流行季节前后分别采集100人份血清,今年已采集100人份,用Elisa法检测登革热抗体,结果全为阴性。 市疾控中心介绍,蚊子活跃的高峰期在6-10月,最适宜温度在20℃-30℃。厦门全年气候温暖,本就适宜蚊子生长发育,其中,6月是蚊子活动的高峰期,之后数量平稳下降,到了8月、9月,数量和密度会有所上升。而最近的气温很适宜蚊子生长。此外,蚊子生长离不开水,前段时间厦门阴雨连绵,有不少积水,很适合蚊子繁殖。 |
相关阅读:
- [ 09-15]厦门检出三例输入性登革热 台湾疫情已近乎失控
- [ 09-15]台南登革热大流行 别以为只是场“天灾”
- [ 09-15]台旅会称登革热疫情未影响大陆游客赴台游热度
- [ 09-15]登革热疫情南台湾发烧 高雄现疑似死亡病例(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