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马蜂进入活跃期,被蜇伤的市民大增
■家里发现马蜂筑巢,最好请专业人士清除
各种类型马蜂与蜜蜂的个头比照。
厦门晚报讯(记者 苏奇 通讯员 石青青)门前些日子淫雨霏霏,马蜂也蛰伏许久。随着雨水停歇,近日,正值活跃季的马蜂也开始蠢蠢欲动。记者从厦门多家医院了解到,这几天,被马蜂蜇伤的市民多了不少,仅中山医院急诊科2日就接到4名被马蜂蜇伤的市民。
案例
上学第一天好开心 临放学被马蜂蜇了
小明(化名)今年7岁,就读于思明区某小学。上学第一天,他十分兴奋,适应得还不错。就当第一天的学习快要结束时,突然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马蜂。小明未在意,随手拨弄时,不幸遭到马蜂的反击。随着连连剧痛,他一边捂着胳膊一边哭喊。老师发现他被马蜂蜇伤后,赶紧送他到中山医院急诊科处理。好在伤情不算严重,医生给他处理了被咬处,用了点醋,又用了些蛇药膏治疗,疼痛才渐渐消除。
无独有偶,近日早上8点,一名家住某老旧小区的中年女子在家中阳台晾衣服时,发现纱窗那有个马蜂窝。她找来杆子想将蜂窝捅掉,不料竟激怒了马蜂,几只马蜂开始围攻她,在她头上蜇了好几个大疙瘩。她也是当天被蜇伤的几名患者中伤情较重的,医生及时帮她进行了处理。昨天中午2点多,还有一对夫妻双双中招,他们原本只是想将闯入家中的“不速之客”赶走,却不慎被蜇伤了。
探因
秋季马蜂易“发火” 雨过天晴更需警惕
中山医院急诊科一名值班医生告诉记者,9月2日是近几个月来一天中接诊的被马蜂蜇伤病人最多的。预计接下来一段时间,被马蜂蜇伤者依然会维持在高位。
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王勉告诉记者,近期她接诊的被虫叮咬的病例较平时增长了不少,其中也包括被马蜂蜇伤的病人。前几天,下完雨后,一男子在家附近的树下泡茶时,不慎被马蜂蜇伤,腿上被蜇得多处红肿,疼痛难耐,于是赶紧上医院处理。
为什么最近被蜇伤的病人突然增多?医生分析,一方面,此时刚刚入秋,本就进入了马蜂繁殖高峰期,马蜂很活跃,自卫意识强,容易“发火”;此外,由于刚刚雨过天晴,休息了许久的马蜂纷纷外出活动,增加了市民被蜇的几率。
集美区养蜂协会会长吴复兴说,9月至11月是马蜂的活跃期,这段时间气温较稳定,温度适中,最适宜蜂类生长。
警惕
最常见的是黑胸胡蜂
毒性最强的是大胡蜂
在厦门“作恶”的马蜂都是同一种吗?吴复兴介绍,马蜂学名为胡蜂,又称为虎头蜂,一般都具有毒性,最常出现在厦门的主要有三种:大胡蜂、黑胸胡蜂和黄腰胡蜂。
这其中,大胡蜂毒性最强,且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它们多生活在山林,常出现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间,如天竺山、坂头等地。市民在出游时一定要特别留意,尽量不要与大胡蜂“正面交锋”。黄腰胡蜂也一般难以在市区找到其踪影。它虽然毒性最弱,被蜇后却是最疼的。
“最常在市区露脸的,是黑胸胡蜂。”吴复兴说,这种马蜂喜欢在人流较多的居民区出现,在市民阳台、墙角筑巢的马蜂,多半是这种,毒性也不容小觑。若发现马蜂挡道或在家筑巢,最好请专业人士清除,切莫擅自处理。如不慎招惹马蜂,应马上趴下不动并用衣物保护头颈,切莫狂奔,以免招马蜂群起而攻。
提醒
被马蜂蜇伤不可忽视
先用肥皂水洗再涂醋
若被马蜂攻击,应立即就医,不可掉以轻心。
王勉介绍,蜂毒含有蚁酸、组胺样物质、神经毒素等,除局部作用外,还可以引起溶血、出血、痉挛,严重者还会出现昏迷、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
蜂蜇伤可轻可重,轻者仅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但对于蜂毒具特异体质者,轻微蜇伤即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险。若没有出现胸闷、恶心、头痛、发热、关节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只要进行抗过敏及时对症治疗,即可治愈。
中山医院急诊外科医生提醒,被蜂蜇伤后,应紧急处理,首先应立即设法拔除毒刺,局部冷水冲洗、冷敷,阻止蜂毒扩散、吸收。相比蜜蜂,马蜂和其它一些大型蜂类的毒液更复杂,除了要先用肥皂水冲洗,再用醋或硼酸来冲洗。同时要及时就诊,先清创,再根据病情使用抗过敏药物或止痛药物等,严重者需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应住院观察。
【链接】
外出游玩 谨防虫咬
红火蚁
王勉说,夏秋季一直是虫咬皮炎的高发期,近期接诊较多的还有被红火蚁咬伤的病例。红火蚁叮咬较为严重,伤口会有如火烧般的灼热感,大约四小时后,被蜇处将肿起白色脓包。只要不抓破脓包,大部分人十天后就能自然复原。一旦发现自己被红火蚁蜇叮,可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被叮咬的患处,并进行冰敷处理,以防患处发肿。可用类固醇药膏涂抹患处,较严重的可用抗过敏药,若多部位受伤或出现全身症状、过敏,须马上就医。在红火蚁分布区劳作或游玩时,要穿防护衣物和鞋子,避免赤手处理泥土、植物。
恙虫
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吴晓鹭说,每年夏秋季是恙虫病高发期,特别是雨后。人在被恙虫咬了之后,主要有3个特征,一是持续发烧,二是淋巴结肿大,三是被叮咬处溃疡,且多有焦痂,这是重要特征。恙虫喜欢叮咬隐蔽、湿润、味道重的部位,如腋下、乳房下、腹股沟等。
市民应做好个人防护,户外活动时,应扎紧袖口、裤管口,衬衣扎入裤腰内,减少恙虫附着或叮咬。在暴露的皮肤和裤脚、领口或袖口上喷涂驱避剂进行防护。
蜱虫
每年4月至10月是蜱虫的活跃期。它们一般栖息在草地、树林中,也寄生在家畜或宠物的体表,一般选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挠的部位叮咬。一旦发现被蜱虫咬,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虫,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虫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被蜱虫叮咬后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隐翅虫
夏秋季隐翅虫也活动频繁。中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姜晓勇介绍,隐翅虫体内有强酸,若将其拍死后,酸性体液会留在皮肤上,能引起急性皮炎。隐翅虫不会叮咬人,也不会主动释放毒液,遇上隐翅虫,将它弹走或吹走就好了。如果不小心将隐翅虫拍死,可用肥皂水清洗虫体接触的皮肤,情况严重者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