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季寄给陈志鸿的家人照片。
当时《人民日报》有关昂季的报道。
厦门晚报讯(文/图 记者 陈满意 通讯员 林小芬)9月10日,第八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将在厦门召开。这几天,集美大社的陈志鸿心情非常激动,也非常忙碌,他希望找到更多关于缅甸昂季准将的资料。陈志鸿说,昂季曾在电话里称他为“中国的亲戚”,但由于种种原因却未能见面。陈志鸿希望有机会与昂季的后人取得联系,再续骨肉情缘。
祖父当年到缅甸经商并再婚 昂季是父亲的同父异母兄长
1950年出生的陈志鸿说,家族里出了三位参与抗日的先辈。1937年,堂叔陈满佐、陈甲生跟随蔡廷锴的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参加淞沪会战,从此后杳无音信。还有一位是在缅甸参与抗日的伯父昂季。然而,令他遗憾且念念不忘的是,他从未与伯父见过一面。
陈志鸿说,他的祖父在家结婚后,去缅甸经商,后在缅甸与当地女子结婚,陈志鸿称她为“番婆”。后来,大社的祖母到缅甸寻找他的祖父。在他的父亲陈明祥两岁时,他的祖父母带着父亲从缅甸回到集美。而祖父与“番婆”在缅甸生育的孩子,也就是陈明祥的同父异母兄弟姐妹都留在了缅甸,由一位大叔公帮助抚养。
陈志鸿从父亲那里得知,祖父在缅甸生育的孩子中,除了昂季之外,有陈振祥、陈振春等四个儿子,以及一位女儿,陈志鸿的父亲称她“大姐”。
昂季原名陈旺枝,读小学时用的名字是陈天旺,昂季是缅文的名字。陈志鸿说,昂季1918年出生于缅甸西部的榜地镇区,按照大社陈氏族谱为“甲字辈”。昂季年少时受过华文教育,中学毕业后考入仰光大学,后转入军校学习,并参加了奈温领导的抗日军队,后改编为缅甸国防军,任上尉军官。1949年出任缅甸辅助军上校司令。1955年,昂季作为缅甸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参加在曼谷举行的国际会议。1958年晋升为准将,出任缅甸国防军副总参谋长,成为奈温的得力助手。1959年9月,出任缅甸预算委员会主席,同年11月,全缅甸民族团结协会成立,昂季任副主席。1988年9月24日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成立,昂季是第一任主席。
昂季曾率缅甸代表团访问中国 先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1960年1月,时任缅甸国防军副总参谋长的昂季准将随缅甸总理奈温访华。有一天,有两个人来到厦门市郊区侨英乡,找到正在工作的陈明祥,了解陈家的情况并调查、寻找陈家的祖墓。
陈明祥在解放前曾做过地下交通员,解放后曾在侨英乡分管农业生产并兼任凤林村党支部书记。因为当时担心影响家庭的生活,陈明祥不敢说太多的家庭情况,也没有答应到北京与昂季见面。后来,两人告诉他,是周总理派人前来寻找的,以备昂季返乡谒祖。
同年6月,中缅两国政府正式成立了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昂季准将任缅方首席代表。同年10月,昂季作为缅甸代表团团长,来北京签订《中缅边界条约》,由此历史遗留的两国边界问题得以圆满解决。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同周边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中缅两国还签署了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这是亚洲国家间首个和平友好条约。
文史爱好者陈永强翻阅了当年的《厦门日报》、《人民日报》研究发现,昂季虽然最终没有回到集美大社谒祖,但在中国期间走访了北京、南京、上海、长沙、广州等地,待了一个多月。陈永强认为,这可能是昂季在等待与陈明祥会面,可惜两人最终没能见面。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昂季在中国时,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毅、罗瑞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曾与昂季通电话但未能见面 希望找到他家人再续骨肉情
后来,陈志鸿的父亲陈明祥去世了。此事暂时搁置下来。
2007年9月14日,陈志鸿突然接到一封从缅甸邮寄来的信件,信是用英文写的,陈志鸿只好找人翻译。“我朋友访华回来之后,他们告诉我有位亲人在中国,我就是你的伯伯。”昂季在信中说,自己已经89岁高龄了,行动不便了,他介绍了家庭成员,称陈志鸿是他在中国唯一的亲戚,并邀请陈志鸿到缅甸相见。
原来,之前有缅甸人在集美旅游时,陈志鸿接待了这位缅甸游客,双方聊得很愉快。陈志鸿就委托这位缅甸游客帮忙打听昂季的情况,没想到对方恰好是昂季的朋友。
同年11月24日晚,陈志鸿找人拨通了昂季在信中留下的电话,问伯父回信有没有收到。由于昂季讲英语,很多陈志鸿都听不懂,但他听到昂季连续说“OK、OK”,昂季再次邀请陈志鸿去缅甸。陈志鸿答应了,一边办理去缅甸的相关手续,一边把家人的照片邮寄给了昂季。后来,周围的人说缅甸局势动荡,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陈志鸿一家没能与伯父见面。
“非常希望能与他见面,我当时准备了很多资料,有介绍集美的,有介绍文史的,集美大社的古今人物录。”陈志鸿说,“为了证明他祖籍在集美大社,我还查找了很多资料,专门做了一份家族的族谱,准备带给他,让他修补。”
可惜从那以后,陈志鸿再也没有与昂季联系过。这次听说第八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将在厦门召开,陈志鸿希望能够通过大会找到昂季的家人,再续骨肉情。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昂季已在2012年去世,时年94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