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2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文 常海军/图)厦门有了一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林。昨天上午,纪念林在五通灯塔公园正式揭幕。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纪念这一段重要的历史,厦门市山东南下干部历史研究会、厦门新四军和华中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在灯塔公园共同认养了这片纪念林。
纪念林位于灯塔公园管理处边上,是游人必经之处,面积3200平方米,已种植了1500多棵凤凰木、榕树、刺桐和南洋彬等乔木,树高有的已达三至四米不等,园区内还种了许多花草灌木。
为了方便市民游客在此休息,园区内还设置了5组华安玉的石桌石凳。认养方希望通过这片纪念林,让厦门的子子孙孙及来厦游客都能记住中华民族那段惨痛的历史,记住先烈们保家卫国的壮举。
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认养纪念林呢?
有关负责人说,对于厦门而言,五通这个地方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1938年5月10日凌晨,日寇就是从五通登陆,侵占厦门长达7年零4个月,给厦门人民带来极其深重的灾难。
日军登陆后,不断地在五通这个地带进行大屠杀,而且还把杀害了的同胞尸体运到五通,所以五通的凤头沙滩上出现了一个“万人坑”,这里是日军屠杀厦门人民的刑场。
根据战后1945年底厦门市政府的调查统计,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厦门市无辜民众伤亡总数1125人,其中受伤125人,死亡1000人。同时,在日寇军事进攻和占领期间,厦门市35%左右的房屋遭到破坏。
相关新闻
离退休老人重温抗战岁月
导报讯 (记者 钱玲玲 通讯员 李心 文/图)嘹亮的歌声在广场上空飘扬,中华儿女的心声在祖国大地唱响。8月27日晚,“胜利与梦想”——厦门市离退休职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在五一文化广场拉开序幕,1200多名演员参加演出,近千名离退休职工、市民前来观看。《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保卫黄河》,当这些经典曲目在耳边响起,现场观众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一起感受祖国母亲曾经的苦难沧桑。
老兵专访
胜利前夕16岁的她投笔从戎
站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林中,86岁的林荫感慨万千。
花季年华,她弃笔从戎,奔赴战场保家卫国。和扛枪打鬼子的士兵不一样,林荫是个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是战场上的卫生员。
后来,她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也是一位参加过抗战的新四军老战士。
花季年华 弃笔从戎救死扶伤
林荫的家乡,在美丽的江苏省扬州市。1929年,她出生于此。
1945年,16岁的林荫进入当地的江都中学上学。
当时,抗日战争已到末期,苏中地区战火不断。“为了躲避鬼子包抄,我们学校天天换地方,学习过程也是动荡不安。”林荫回忆说。
那年6月,新四军在学校里动员有志青年参加战斗,保家卫国。一腔热血的林荫,弃笔从戎,穿起军装,走进了新四军的一家军医院,当起了卫生员。“扬州那个地方,水路很发达,芦苇荡很多,所以我们的战地医院都是设在船上,一旦打起仗来,开了船就能转移。”就这样,一边掩护,一边救治,林荫成了战场上的白衣天使。
血战兴化 在船上救治伤员
1945年8月下旬,新四军苏中军区共集中了8个团、7000多兵力,攻打兴化城,对盘踞在此负隅顽抗的伪军进行清扫。这次战斗,被称为“血战兴化”,林荫也参加了。“因为水路很发达,所以我们都是开着船去打。战斗非常激烈,一直打了三天四夜,最终我们攻下了兴化城。”林荫说,“打起仗来,很快就有人受伤了。我们开着船,去把伤员接过来,就赶紧往后方撤,救治伤员。”
新四军战士还编了一首歌曲,纪念这次战斗:“白水汪汪,千百条船只向兴化水城挺进。三天四夜的进攻,把水城打得落花流水。”现在,林荫已经记不清歌是怎么唱的了,不过,这些激昂的歌词,她仍然记忆犹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