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份来稿 来自全国多地多人群,展现共同的民族大爱 今年7月7日,本报与市红十字会联合推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诗歌征集活动,邀请市民透过歌曲与诗篇,一起回望那段在血与火中奋起的岁月。 征集活动中,市红十字会共收到来自吉林、江苏、福建等省的300多份来稿,作者既有10多岁的中学生,也有80岁高龄的老人,更有来自抗战老兵和救亡工作者后代的作品。厦门本土优秀诗人如海约、三千等也投来佳作。《厦门红十字》杂志主编谢春池说,社会反响超乎意料,说明众人心中都怀着共同的民族大爱。 本周五下午,主办方将邀请70位创作者将他们的优秀诗作誊写在灯塔公园的诗歌墙上。市红十字会还将挑选出部分佳作,加上抗战纪念活动感言,编辑成具有独特纪念意义的诗歌与感言集《九月:祈祷和平》。 【链接】 厦门人不忘历史 死难者“永铭在心” 五通灯塔公园的厦门抗日死难者纪念雕塑,是厦门人不忘历史的见证。这里毗邻日军侵厦登陆地点和弃置被害厦门军民尸骨的“万人坑”。2005年,厦门晚报发起厦门抗战死难者调查活动,并倡议为死难者建立纪念雕塑,市民踊跃捐款67万余元。晚报委托市红十字会设立专门账户进行管理,由市红十字会作为代建单位进行建设。2012年9月3日,厦门抗日死难者纪念雕塑顺利竣工,并被命名为“永铭在心”。纪念雕塑的铭文碑背面刻录了319名死难者的姓名和死亡原因。 【相关新闻】 “网上灯塔公园”启动建设 将收录本报历年抗战报道 本报讯(记者 龚小莞 林劭彦 实习生 林熙雨)厦门晚报与厦门市图书馆将联手建设厦门抗战史料馆,将其打造为网络版的“灯塔公园”。史料馆将依托市图书馆《厦门记忆》特色资源数据库,收录本报2005年以来征集到的厦门抗战死难者及阵亡将士名单、历年所做的抗战报道、本次与市红十字会联合征集的抗战诗歌,以及市图书馆的相关馆藏资源。厦门晚报社原总编辑朱家麟带领厦门工学院学生拍摄制作的、反映厦门沦陷历史的纪录片《2654个黑太阳》,也将收录其中,供网友点播观看。此外,该馆将依托厦门晚报新媒体平台,在灯塔公园的厦门抗日死难者纪念雕塑处设置入口,凭吊者可手机登录,了解厦门的抗战历史、发表感言。 《厦门记忆》特色资源数据库始建于2009年,现已建成厦门文献全文、厦门人物、历史上的今天、地方文献索引等20多个全文或专题数据库。市图书馆副馆长付虹说,图书馆的馆藏数字资源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此次与厦门晚报合作建设网上抗战史料馆,将极大丰富图书馆的资料库,帮助市民了解历史、记住历史,保护和利用有价值的史料。 |
相关阅读:
- [ 08-25]围墙压坏福州西湖木栈道 公园管理处:今日修复
- [ 08-23]乌龙江湿地公园没公厕 芦苇丛里到处是粪便
- [ 08-22]西湖公园将新增木栈道 预计下月底建成开放(图)
- [ 08-20]福州一公园无障碍通道关门早 轮椅老人被困园内
- [ 08-20]福州森林公园鸟语林 多对“鸟夫妇”的爱情
- [ 08-17]厦门湖边公园六个厕所三个没开 建设方称缺管理房
- [ 08-17]本月底晋安区龙头路双向通车 去福州森林公园可走
- [ 08-15]公交司机捡包苦寻失主43天 遇到老年乘客就打听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