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商业街立面将进行整治。记者 李凌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李凌)近日,晨报对鼓浪屿核心商业街的建筑立面乱象进行深度报道,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岛上居民、商家、游客纷纷表示,鼓浪屿该“洗脸”了。
事实上,厦门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记者了解到,各部门近期也相应地展开了规划和筹备工作,鼓浪屿核心商业区建筑外立面的整治工作蓄势待发。
方案以“做减法”为主
从7月21日起,鼓浪屿管委会邀请来自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和华侨大学的80多位专业师生,组成“鼓浪屿共同缔造工作坊”团队进驻鼓浪屿。师生们有备而来,提前“吃透”各种相关资料,在驻扎岛上的10多天里,他们紧扣“龙头路商业街立面整治”这一课题进行全方位现场调研,最终形成了方案。
此次设计选择龙头路(建行—丽之岛)、福建路与晃岩路部分路段(第二医院—马约翰广场)、中华路(马约翰广场—泉州路口)作为先行改造和样板示范路段。方案以“做减法”为主,细分到不同路段、不同建筑,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助力鼓浪屿整治提升。
设计师与商户共同缔造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设计的师生们采取了“共同缔造”的方法———面对课题街区范围内的40多栋建筑,80多位师生划分成16个小组,每组负责3栋到4栋建筑,入户对建筑内的商家逐一征求意见。
“入户征求意见时,我们会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对每一家商户或业主先提出立面整改建议,然后听取他们的反馈,修改后再反馈,如此经过几个回合,最终达成一致。”中山大学的黄同学表示。
“工作坊这一理念源自国外的社区营造。早在上世纪,欧美国家就开始采用设计师与当地居民共同商量的方式,对社区进行共同的设计和规划。”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费迎庆告诉记者,工作坊的每个小组都会在设计过程中与鼓浪屿商户或业主充分互动,还通过公开展示方案、收集居民小纸条等方式对方案进行论证。这次设计的成效不仅仅在于制定出方案,还在于通过共同缔造的方式,让居民了解这一方案的出炉过程,促进后续工作的推进。
“我们邀请4所大学的师生来做设计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广泛征求店家、居民的意见,结合专业建议和群众需要,用共同缔造的理念来推进这一工作,目前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方案。”鼓浪屿管委会副主任张顺彬表示,希望通过这一路段的规范管理,提供一个标准和样板,从而在未来的整治提升工作中推广到鼓浪屿其他路段。
部门声音:
鼓浪屿市场监督管理所相关负责人颜全文:我们将要求设计单位在户外广告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尊重经营者的意愿,科学把握个性与整体的关系,在总体符合鼓浪屿人文历史主基调的前提下,体现广告的个性,避免改造后千篇一律,同时,也积极引导经营者配合政府组织的改造工程。
鼓浪屿执法大队负责人张文聪:目前鼓浪屿商业街的景观方面仍然有待提升,尤其是一些伸缩雨棚,因为不属于固定构筑物,在管理上存在法规盲区,造成了雨棚的泛滥和无序。接下来的执法行动,我们将按照最终敲定的方案,配合专家意见来开展整治,借此契机助力鼓浪屿的景观提升。
鼓浪屿街道副主任朱志胜:我们将根据方案的要求,积极参与核心商业街建筑外立面的整治工作,做好居民、商家、房东的宣传发动工作。一旦整治工作启动,我们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清理、拆除、施工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