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一大波高层次人才涌进厦门 “80后”海归来厦创业

2015-08-22 07:2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邹玒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8月2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在德国,他有令人羡慕的高薪职业;已经拿下永久居留权,随时可以换取德国国籍。

但他毅然选择回国发展,来到厦门创业。短短一年多,依托自己的科研项目创办的企业,估值已达1.2亿元。

最重要的是,他才34岁,是个年轻的80后。

他叫张云,厦门奥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刚刚入选福建省第四批引才“百人计划”。

留学德国,拿下永久居留权

张云出生于1981年10月,是个帅气的湖南小伙。在北京完成硕士学业后,他又赴德留学,取得了德国名校——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学位。

顶着这样的高学历,张云顺利留在德国发展,进入了德国环境与健康国家科学中心,担任研究科学家,并拿到了德国绿卡。

2013年,张云获评德国“高技能人才”。这一次,德国向他伸出了更具诱惑力的橄榄枝,给了他传说中很难获得的德国永久居留权,随时可以换取德国国籍。

正值春风得意,张云却陷入苦闷。“虽然我在德国有不错的职位、不错的收入,但整个国家的经济、工业都已十分发达,给个体发挥的空间很小,我只是一个螺丝钉。”接受导报记者专访时,张云回忆起那时的心情。“我做课题、做实验、做研究,都是按照别人设定好的方向去走,我想按照我自己的想法,把研究成果产业化,太难了。那时我就感到,德国的工作不能带给我任何成就感。”

 

放弃德国国籍,来厦创业

刚过而立之年,对于张云而言,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在德国前程似锦的生活变得没有价值。再加上内心强烈的中国情结,他萌发了回国发展的念头。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福建省代表团的到来,让张云把目光投向了福建。不久以后,张云又受邀到福建考察,于是,他来到了厦门。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张云带着自己的项目,于2013年申报了厦门市第五批“双百人才”,获得成功。这件事给了张云很大的信心。“我觉得,厦门市政府认可我的项目,说明我的项目符合厦门的产业发展方向,这将有助于把我的研究成果快速产业化。”张云说。

2014年初,张云毅然辞去德国的高薪工作,放弃德国国籍,来到厦门创办企业。不仅如此,他还把一名德国教授也“挖”了过来,担任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的特聘研究员。张云自己,也同时在该研究院供职。

创办一年多,企业估值1.2亿元

那么,这名高精尖的留学海归,到底研究些什么呢?

“我的项目,名为‘小型化免疫荧光医学检测系统’,主要用于医学体外诊断。”张云说。

目前,医学界普遍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定量检测,但受到背景荧光、波长等因素影响,检测结果有时不够精确。张云的项目,就是在医学检测方面取得了突破,尤其可以大大提高小型家用医学检测仪器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现在,他的公司已经在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并完成了一轮股权融资,以4%的股份,融资300万元。也就是说,仅仅创办一年多,他的公司已被估值1.2亿元。

关于未来,张云已准备扎根厦门:“我准备把太太和孩子接来厦门一起生活,好好经营公司,争取早日上市。”

 

新闻背景

省“百人计划”厦门约占七成

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刚刚被“新鲜”引进到福建,其中,大约七成都到了厦门。

日前,福建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公布了第四批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团队)入选省“百人计划”名单。此次全省共有14个团队和85名人才入选;同时,4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自然列入福建省第四批引才“百人计划”。在这当中,厦门入选的人才(团队)有64人,为全省最多,约占七成。

导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入选省“百人计划”并被厦门引进的人才,以60后、70后居多,也有少数50后,但已有两位年轻的80后跻身这一顶尖人才的行列。其中一位就是上文的主角张云,另一位是集美大学教授周宇博(女)。导报记者注意到,这两位年轻有为的80后,有不少共同点:都出生于1981年,都是留德博士。

其中,张云主攻医学检测领域,来闽前任德国环境与健康国家科学中心研究科学家;周宇博主攻音乐领域,来闽前任德国一所音乐学院资深讲师。

近年来,通过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市“双百计划”、海纳百川、台湾特聘专家等人才计划,厦门引进的各类人才总量已超过65万。

目前,全市有两院院士13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00多人,留学回国人员超过1万人,近3年引进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近千个。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