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2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在德国,他有令人羡慕的高薪职业;已经拿下永久居留权,随时可以换取德国国籍。
但他毅然选择回国发展,来到厦门创业。短短一年多,依托自己的科研项目创办的企业,估值已达1.2亿元。
最重要的是,他才34岁,是个年轻的80后。
他叫张云,厦门奥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刚刚入选福建省第四批引才“百人计划”。
留学德国,拿下永久居留权
张云出生于1981年10月,是个帅气的湖南小伙。在北京完成硕士学业后,他又赴德留学,取得了德国名校——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学位。
顶着这样的高学历,张云顺利留在德国发展,进入了德国环境与健康国家科学中心,担任研究科学家,并拿到了德国绿卡。
2013年,张云获评德国“高技能人才”。这一次,德国向他伸出了更具诱惑力的橄榄枝,给了他传说中很难获得的德国永久居留权,随时可以换取德国国籍。
正值春风得意,张云却陷入苦闷。“虽然我在德国有不错的职位、不错的收入,但整个国家的经济、工业都已十分发达,给个体发挥的空间很小,我只是一个螺丝钉。”接受导报记者专访时,张云回忆起那时的心情。“我做课题、做实验、做研究,都是按照别人设定好的方向去走,我想按照我自己的想法,把研究成果产业化,太难了。那时我就感到,德国的工作不能带给我任何成就感。”
放弃德国国籍,来厦创业
刚过而立之年,对于张云而言,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在德国前程似锦的生活变得没有价值。再加上内心强烈的中国情结,他萌发了回国发展的念头。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福建省代表团的到来,让张云把目光投向了福建。不久以后,张云又受邀到福建考察,于是,他来到了厦门。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张云带着自己的项目,于2013年申报了厦门市第五批“双百人才”,获得成功。这件事给了张云很大的信心。“我觉得,厦门市政府认可我的项目,说明我的项目符合厦门的产业发展方向,这将有助于把我的研究成果快速产业化。”张云说。
2014年初,张云毅然辞去德国的高薪工作,放弃德国国籍,来到厦门创办企业。不仅如此,他还把一名德国教授也“挖”了过来,担任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的特聘研究员。张云自己,也同时在该研究院供职。
创办一年多,企业估值1.2亿元
那么,这名高精尖的留学海归,到底研究些什么呢?
“我的项目,名为‘小型化免疫荧光医学检测系统’,主要用于医学体外诊断。”张云说。
目前,医学界普遍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定量检测,但受到背景荧光、波长等因素影响,检测结果有时不够精确。张云的项目,就是在医学检测方面取得了突破,尤其可以大大提高小型家用医学检测仪器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现在,他的公司已经在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并完成了一轮股权融资,以4%的股份,融资300万元。也就是说,仅仅创办一年多,他的公司已被估值1.2亿元。
关于未来,张云已准备扎根厦门:“我准备把太太和孩子接来厦门一起生活,好好经营公司,争取早日上市。”
新闻背景
省“百人计划”厦门约占七成
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刚刚被“新鲜”引进到福建,其中,大约七成都到了厦门。
日前,福建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公布了第四批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团队)入选省“百人计划”名单。此次全省共有14个团队和85名人才入选;同时,4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自然列入福建省第四批引才“百人计划”。在这当中,厦门入选的人才(团队)有64人,为全省最多,约占七成。
导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入选省“百人计划”并被厦门引进的人才,以60后、70后居多,也有少数50后,但已有两位年轻的80后跻身这一顶尖人才的行列。其中一位就是上文的主角张云,另一位是集美大学教授周宇博(女)。导报记者注意到,这两位年轻有为的80后,有不少共同点:都出生于1981年,都是留德博士。
其中,张云主攻医学检测领域,来闽前任德国环境与健康国家科学中心研究科学家;周宇博主攻音乐领域,来闽前任德国一所音乐学院资深讲师。
近年来,通过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市“双百计划”、海纳百川、台湾特聘专家等人才计划,厦门引进的各类人才总量已超过65万。
目前,全市有两院院士13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00多人,留学回国人员超过1万人,近3年引进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近千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