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2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文 常海军/图)一边是头发花白的金婚老人,一边是刚刚步入婚姻殿堂的小夫妻。在老人的见证下,小两口认真地宣读结婚誓词,幸福地拥吻。
这感人的一幕,昨天出现在思明区婚姻登记处。两对金婚老人被邀请到场,为当天登记结婚的新人证婚,见证他们美好的爱情。
昨天是七夕,传说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日子,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当天,厦门全市共有215对新人登记结婚,比平时略多一些。另外,也有22对夫妻在这一天离婚。
新婚夫妻:齐心过关赴礼堂
蒙上眼睛,背起新娘,新郎张先生大步地踏上了“爱的旅程”。“往前走……往左一点……转个弯……”背上的新娘曾小姐,娇羞地为爱人指路。
这是沁心泉的社工为昨日登记结婚的新人特别准备的互动游戏,夫妻须齐心协力,才能最终到达小礼堂。在那里,两对金婚老人笑眯眯地等着,为他们证婚。“希望将来,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白头到老。”张先生动情地说。宣读了结婚誓词,张先生和曾小姐从老人手里接过结婚证书,正式步入了婚姻殿堂。
这对新人,来自漳州。3年前,他们在一场老乡会上邂逅,很快坠入爱河。为庆祝喜结良缘,他们已经准备了一系列蜜月计划,来庆祝这段美妙的缘分。“我们准备了大蜜月、中蜜月、小蜜月,香港、台湾、澳门、马尔代夫,要去好多好多地方!”曾小姐幸福地说。
金婚老人:三封书信定情缘
手挽着手,走上宣誓台,82岁的申生才爷爷和77岁的陈昌坤奶奶,笑眯眯地为一对又一对新人证婚。
半个多世纪前,他们也是这样,满怀憧憬和向往,步入婚姻殿堂。一转眼,已经携手共白头。
申生才和陈昌坤,都是四川安岳县人。年轻时,申生才在部队工作。1961年,他回乡探亲时,恰逢战友小刘和女朋友小钟闹分手,热心的申生才前去劝和。
当时,陈昌坤和小钟是高中同班同学,还是团支部书记,申生才便找她帮忙。很快,申生才回部队了。不久以后,陈昌坤写了一封信,告知劝说的进展,却没等到回信,她很生气:“是他托我办事,却不回信,我就写了第二封信责怪他。”几天后,陈昌坤才知道,申生才在福建前线战事很紧张。想到自己错怪了对方,陈昌坤赶紧又写信道歉。
这一连三封信,一起到了申生才手里,令他感动不已,赶紧挤出时间回信。从那时起,两个年轻人便开始书信传情,并于1963年结为夫妻。1992年,申生才退休后,夫妻俩一起定居厦门。如今,两人已结婚52年,育有4个子女。“这一辈子虽然也有争吵,但是我们互相帮助、互相体贴。我们希望把这样的爱情传承下去。”岁月染白了他们的青丝,但两位老人的笑容却甜蜜如初恋。
漳州市区77对登记结婚
导报讯(记者 赖雅红 见习记者 卢紫腾)8月20日是农历七月初七,昨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漳州市芗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迎来了一对对前来登记的新人。看着结婚证书上的夫妻照,新人们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据了解,七夕这一天,漳州市区前往登记结婚的新人有77对,其中芗城区有54对登记结婚、龙文区有23对登记结婚。相比普通的工作日,登记人数明显增多。
泉州鲤城老夫妻赶巧补证
近年来,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以“中国情人节”之名悄然升温,吸引很多年轻人选择在这一天登记结婚纪念爱情。
昨日上午,导报记者在泉州鲤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看到,年过六旬的李郑利和周亚芹两位老人,格外显眼。两人认真地填写补办结婚证的表格,还不时地指点对方填写内容,场面十分温馨。不过,两人并没有意识到补办结婚证当天正好是七夕节。
两人都是湖北人,年轻时经媒人介绍认识、双方家长同意后,于1970年3月18日在湖北荆门登记结婚。此后两人一同前往泉州泉港上班,并定居泉州市区象峰巷。因搬家缘故,李老伯的结婚证书不慎遗失;不久前,周阿婆的结婚证书也不知所终,于是两人决定过来补办结婚证。
令二老喜出望外的是,也正由于这次补办结婚证书,两人才有了难得的机会再次拍了一张合影。
导报见习记者 陈龙山 记者 郭冰德
相关新闻
为不错过七夕登记 上网找“替身”排队
昨天上午8点,导报记者来到思明区婚姻登记处,门口有二三十对新人正在排队等待办理结婚登记。
穿着情侣装的卢先生和陈小姐,排在第一对。“家里给我们选了好几个黄道吉日,我们一看,居然有七夕这一天的,觉得很浪漫,就最终选定了这一天。”陈小姐说。
为了能在七夕顺利登记,小两口做足了“功课”。“七夕是个好日子,我们担心登记结婚的人特别多,想了个办法,在网上雇了一个专业代排队的人,早早就帮我们来排队了。”最终如愿排到了第一个,小两口很开心。据透露,他们为此支付了168元的费用。
据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透露,这位“替身”凌晨4点多就到场排队了,也真的是蛮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