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和全闽新日报刊登日本投降的信息。
海西晨报讯(记者 曾昊然 实习生 林珊珊 周晓玥 庄佳华)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今天,晨报带您一起回望那些年不可磨灭的抗战历史。1945年,沦陷区的厦门各报社虽然被日军占领、收音机被管制。但胜利的消息像插上了翅膀,传播到了厦门人耳朵里。
据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厦门市政协特邀研究员洪卜仁先生回忆,日本投降前几日,民间便有小道消息开始传播。不过,全市的数家报纸中,抗战胜利的消息只有日本人的《全闽新日报》(位于今中山路)与汉奸办的《华南新日报》(位于今思明南路)于8月11日对外公布。当时,市民准备庆祝抗战胜利的情绪已开始酝酿。
1945年8月15日是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据洪卜仁先生回忆,相比正式投降前几天的偷偷摸摸,当天的厦门到处都可以听到持续不断的鞭炮声和欢呼声。人们在路上相见都会激动地告诉对方“日本投降了”!
曾经日本统治下毫无生气的街道人声鼎沸,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共享抗战胜利的喜悦。中山路、大同路等处耸立着人们自发凑钱架设的庆祝抗战胜利的牌楼,牌楼上有的挂着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国旗,喜庆十足。
外界相传,日本投降后日军指挥官幻想以为“是停战而不是投降”,洪卜仁先生对此进行了否认。洪先生解释,8月10日厦门的大街小巷已不见日军踪影,日军龟缩在兵营里,那时的厦门处于无政府状态。到了9月28日,中国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李世甲少将,在鼓浪屿海滨旅社接受日本的局部投降。10月3日上午,国民政府福建省保安司令严泽元中将与当时的厦门市市长黄天爵一起接受日方的全面受降。
陈振川老人曾亲历那场屠杀。
残忍日本兵火烧凤头社
讲述者陈振川年龄83岁
时间沦陷当天地点凤头社
1938年5月10日,觊觎厦门已久的日军趁着夜色强行登陆五通码头,他们登陆后,开始火烧凤头社。“我曾经不敢回想,再后来的很长一段日子里,我一想起就会掉眼泪”。
脚边尸体横陈
20天后才被埋
70年后的今天,凤头社老人协会成员陈振川向我们亲述那一段难以忘却的血色历史。
“日本人像蝗虫一样涌进来,一来就放火烧房子,有的人被大火驱赶出来,有的被活活烧死在屋内。当时凤头社一共就83个人,那一天就屠杀了19个人!”悲愤的陈振川回忆,那天整个凤头社漫天烟火,浓雾中人们的脸上写满了恐惧,一路跌跌撞撞,脚边就横陈着尸体。后来,尸体被日本人扔弃进了战壕沟,过了将近20天尸体才被运出来埋葬。
妇女往脸上抹黑泥
村民晚上不能点灯
凤头社常年以捕鱼为生,但被日军侵占以后,在海滩拉起了一条铁丝网,限定百姓只能在500米的范围内捕鱼,凡是超过的都算作“通共”,一经发现就是棍棒交加一顿毒打。而且捕回来的鱼,贪婪的日军都要搜刮一次,若是有好的鱼,日军都会直接挑走,渔民们有苦难言。
“妇女们白天不能出门,得披黑衣戴头巾,往脸上抹黑泥,把自己打扮成老人。”陈振川告诉我们,被日军侵占后,村民们的行动都受到重重控制,村民们不被允许聚众谈论,超过五个就算触限。
夜晚的时候,实行“灯火管制”,不让百姓点灯。“而且日军颁发‘良民证’,不定时带枪带狗上门查户口,若是多了一个那可就完蛋了。全村上下人心惶惶,每一天都过得心惊肉跳。”
被日本兵吓怕了
一周后才敢庆祝
日本投降的那一天,凤头社却很安静。“一开始没什么人知道,国民党和日军交接时,一切都是悄然进行的。村民还笼罩在被侵略的阴影中,没有人敢走上街头。”陈振川回忆。
日军在凤头的撤退并不像入侵时那样掀起大风大浪,毫无气势地留下所有武器就离开了。“消息在村民中也是慢慢传开的,直到日军撤离后一周,村民才慢慢缓过神来,开始庆祝。”陈振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