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构筑厦门转型发展新优势

2015-07-31 10:29:25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将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跻身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城市行列。图为昨日一艘集装箱货轮正驶进厦门港。(本报记者 王协云 摄)

编者按

7月20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再造厦门发展新优势。众所周知,当前国际市场的竞争是投资环境的竞争,资本追着创新人才走,人才随着环境走。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和改革发展前沿城市,近几年在经济新常态下承压比较早,转型发展上走得比较快。可以说,厦门的商事登记制度、“多规合一”、通关便利化、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已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但是对照先进国家和地区,我们的营商环境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当前,厦门各级各部门正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快速行动,主动对标,查找差距,落实切实可行的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报今天起将围绕市场、政府、社会、开放、法治、要素和设施等七个方面的营商环境建设,组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撷取反映厦门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方面的思路和行动,相互促进,共同推动,达成目标。

厦门日报讯(记者 张小燕 刘艳 陈泥 李晓平 崔昊 林露虹)7月20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蒙徽在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报告中提出,厦门将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跻身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城市行列,构筑支撑厦门转型发展的新的竞争优势。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迫切要求,是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现实需要,是履行特区排头兵、当好战略支点的重要抓手。

会议召开后,厦门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根据各自工作实际摸准着力点,对照国际一流标准查找薄弱环节,拿出实际举措布置落实各项工作,掀起了努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热潮。

与国际标准接轨

打造七大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在经济新常态下,城市竞争比拼的不仅是资源、政策,更是营商环境。以前瞻宽广的眼界、比肩世界的胆识,厦门发出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动员令。

市发改委主任孟芊向记者介绍 ,市发改委牵头开展营商环境顶层设计工作,明确了专项任务清单,强化工作调度机制,建立专家咨询和评估机制,并以共同缔造理念,牵头发动镇街广泛征集企业对营商环境意见建议,全力推动营商环境改善提升工作。

“厦门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就必须用国际视野和国际理念来引领发展,在规则上与国际接轨,要有‘国际范’。”孟芊这样表示。

近期,市发改委参照世界银行的国际化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标准,从影响企业“开办、营运、结束退出”等10个领域30多项指标进行了自评,结果表明,厦门对标新加坡、新西兰等先进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市场宽松有序,政府高效透明,社会多元包容,开放便利可控,要素汇聚高效,法治公平公正,设施完善便捷,这是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要求”,孟芊说,也是厦门努力的方向。

按照市委市政府《厦门市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计划》,市发改委牵头确定了相关任务清单,明确了25项任务,提出各行业部门分年度落实计划,确保在2016年3月前取得较明显成效。

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区

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管委会近日召开干部职工大会,传达学习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敢闯敢试,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试验和示范作用。

厦门片区表示将坚持把制度创新放在首位,全面落实自贸试验区各项试验任务,加强跟踪调度和协调推进,加快推进77项试验计划、2015年45项试点任务和17项厦门自选试点任务,进一步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努力形成创新制度成果。

一流营商环境的建设离不开口岸部门的共同营造。厦门海关主动领会厦门市委全会精神,支持厦门片区建设,促进厦台经贸融合发展,打造优质口岸通关环境,落实简政放权,提升服务跨越发展能力。厦门检验检疫局进一步深化检验监管模式改革,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进一步降低部分进口商品抽检比例,进一步促进闽台交流合作,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当前,以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标志的营商环境国际化,正成为国家和地区间的竞争核心。市商务局局长陈李升表示,“厦门唯有大力推进营商环境国际化,才能在激烈国内外竞争中把握机遇。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奋斗目标,部署了具体任务,为厦门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市商务局将深入贯彻市委全会精神,以自贸试验区为载体,在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新机制、建立促进“走出去”战略新体制等方面着力,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全市发展大局做出新的贡献。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营造国内外创新要素聚集的开放环境

从火炬高新区到美丽的五缘湾乃至岛外各区,一个个创客空间、创新孵化器、创意区等创意创业单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激发着厦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活力。

作为厦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的主力军,火炬高新区将着重从激发生产力、竞争力上再度发力。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高新区将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降低企业营商成本,特别是要大力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创新平台及要素建设,营造优良创新创业氛围,吸引海内外人才集聚厦门。以打造千亿产业链(群)为目标,着力承载空间的拓展,加快火炬翔安产业园区、火炬同安产业园区、软件园三期、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等一批项目载体建设,吸引更多的“高、大、新”项目落地,为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营造良好条件。

以加快产业转型为落脚点

争当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市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主体和重要基础,也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支撑。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优做强都市农业,通过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争当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市。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政策是保障。市经信局推动出台了稳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最大限度放大政策效应,激发市场活力,提振企业信心。其中包括《关于促进工业创新转型稳定增长十条措施》、《关于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八条措施》、《厦门市关于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等。厦门不断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为厦门工业4.0和智能制造提供支撑和服务。此外,厦门还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帮助企业“走出去”发展。

市经信局局长柯继安表示,接下来市经信局将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进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和现代产业集群,推动厦门传统产业向创新驱动转变;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服务企业发展的常态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大刀阔斧推进改革

政府、市场和社会各司其职

“在自贸试验区外设立经营场所,只要向市场监管部门备案,不用再另外申请成立分支机构了?”在得到刚刚挂牌的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的确认后,在象屿做进出口贸易的王先生还有些疑问。这项审批取消,企业的创业成本又降低了不少。

这项审批之所以被取消,缘于7月28日,市市场监管局和厦门片区管委会共同制定出台的《服务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意见》进一步创新市场准入机制,放宽了商事主体名称选用限制、住所登记和经营场所备案条件,对加快推进厦门自贸试验区建设、营造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需要政府理清与市场和社会之间的边界,明确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政府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继续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激发社会活力,增加民生福祉。

市财政局相关人士说,贯彻市委全会精神,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从“无所不包”“大而全”的公共服务生产者和提供者,向公共服务评价者和监督者转化,逐步实现事业单位“养人”向“养事”的转变。通俗地说,就是“百姓点菜、政府买单、社会力量干活”。

“税务部门必须厘清权力边界,多措并举优化一流营商环境,让纳税人少来、少等、少带。”市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朱俊福说。通过管理与“互联网+”的结合,实现流程再造,目前厦门国税约95%的办税事项,已经实现全程网上办理,通过电子眼监控预警,确保公权不滥用、用权有监督。厦门全力建设自贸试验区,厦门国税地税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半年时间里,从“三证合一”到“一证三码”,最后到“一照一码”,为全国“三证合一”全面改革作出了有益探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