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评审员在振兴幼儿园听取学校安全计划。通讯员供图
海西晨报讯(见习记者 王晓萍 通讯员 柯向荣)福建省首个国际安全社区诞生了!昨日,在青岛举行的国际安全社区命名仪式上,厦门市筼筜街道从世界卫生组织(WHO)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总干事谷尔邦·斯琼博格先生手中接过“国际安全社区”奖牌,正式成为福建省首个获得此称号的社区。
在命名仪式上,全国共有12家社区成为国际安全社区和亚洲安全社区网络成员,筼筜街道就是其中之一,此外,全国有7家具有5年网络成员资历的社区获得再认证。
6年来,在省、市、区安监局的指导以及区政府的帮助下,筼筜街道联合辖区派出所、交警部门等成立了交通安全组、消防安全组、家居安全组等12个工作组,针对老年人伤害、居家伤害、校园伤害等10项安全促进计划实施了23个子项目。
昨日,在随后举行的安全社区建设论坛为期一天半,各个国际安全社区之间就安全社区建设顶层设计、“四位一体”安全社区持续推进质量保障体系等18个主题进行交流,共享建设工作经验和优秀安全促进项目。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事实上,最难的工作不是安全项目的推进,而是把安全理念“装”进别人的脑袋。筼筜街道主任龚佶在接过奖牌后说:“基层基础工作扎实了,安全社区的创建才有生命力。获得‘国际安全社区’的称号并不意味着终点,而是要求我们持续地推广安全理念,发现工作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减少伤害。”的确,居民嘴上常挂“安全”、心中惦记“安全”,对安全社区理念的推广才是真正的落实。
居家 | 点亮小区温暖心田的灯
每每行走于筼筜街道,不少居民总会赞叹一声“真美”,但新老城区交叉,随之而来的还有居家安全的隐患,辖内1153幢宿舍楼宇中有400多栋为开放式小区,由于部分老旧小区年代久远,楼道内基本没设置照明灯。2009年,辖内30起老年人因跌倒受伤的事故中,就有部分是因为楼道照明灯的缺失。
为此,家居安全组为所有无物业老旧小区安装了触摸式楼道照明灯。截至2013年,筼筜街道已投入了200多万元,为750多梯安装楼道照明灯8000多盏,在夜里,点亮一盏关爱之灯,照亮回家的路。
“里仁为美”,生活在一个安全的地方才是美好的,这意味着要有“贤内助”,还需有“好管家”。过去,小区依靠人工登记访客或设备监控,但人力有限、技术更迭,“无法甄别身份证真伪,浑水摸鱼进入小区的情况时有发生”。
记者从社会治安组了解到,2013年使用了“智能访客门禁一体化管理系统”后,福达里小区内曾半年无一起案件发生,也曾捣毁一个深藏于小区内的贩售假酒窝点,涉案金额60多万元。社会治安组说:“智能访客系统实现了派出所、物业与居民三方共赢。”
智能访客系统怎么当好“管家”?社会治安组简单概括为:采集、上传、对比。小区值班室的电脑与公安系统形成大数据分享,获取访客图像是登记的第一关,第二关则是读取身份证信息,并辨别证件真伪,电脑一旦发现“嫌疑人群”,值班人员立刻警觉,公安系统同时也接到警报。
校园 | 架起一座家校彩虹桥
在振兴幼儿园里,模拟的单行道、红绿灯、斑马线俨然成了一个袖珍版的交通系统,无论是谁,在园内同样要遵守“交通规则”。而在松柏小学校门口,记者看到,一条特殊的斑马线延伸至马路对面,其宽度是普通斑马线的3倍左右,而对面就是松柏中学初中部。为什么会存在这样一条特殊的斑马线呢?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据了解,筼筜街道辖内有学校及托幼机构39所,其中有16所学校地处干道。
“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穿越马路,孩子们又十分活泼,运动方向不定,非常危险。” 学校安全组说,学校门口并非路口,但车辆川流不息,对孩子们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2010年,筼筜街道第一条“爱心斑马线”在松柏小学校门口与市民、家长见面了。这条宽约20米的斑马线,还有一个“得力助手”———“移动红绿灯”,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逸夫中学、松柏第二小学、思北小学、湖里中学。
每天上学、放学时段,学校就把“红绿灯”移到马路中央,由它当起“临时交警”,对学校门口通行的车辆进行“临时管制”。“每学期开学后、放假前,交警部门会进校园给孩子们上安全教育课。”孩子们学会了以“点赞”手势告诉司机,斑马线上礼让行人,并给司机一个大大的“赞”,安全意识已经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种子。
“高峰期,移动红绿灯能帮忙缓解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不再需要多个警员现场指挥,疏导交通。”交通安全组坦言。
交通 | 联合多个部门治堵除患
我们总希望,回家的路,再短些、再快些。而筼筜街道辖内有12条主干道、23条次干道,每天超过20万辆机动车在其间穿梭,交通“压力山大”。
交通安全组向记者讲述了这么一件事,距离湖滨南路与白鹭洲路十字路口不远,市民可以直接走斑马线过马路。“过往车辆要礼让行人,但十字路口就有红绿灯,无形中造成了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组再三考虑,撤掉该处的斑马线,改为双实线。
这只是交通安全组上街排查交通隐患的细节之一,事实上,每一次执勤相当于一次排查。“这不是一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工作,需要多部门合作,共同探讨如何解决问题。”这是交通安全组一直强调的,国际安全社区的创建,没有哪一项措施能够一劳永逸,总是在不断地反思与检验。
经过排查,12处容易发生交通拥堵及事故的隐患点以及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车辆违规乱停放等问题无一逃过他们的火眼金睛。
“有些安全促进项目,能够实实在在看见,而有些要细心才能感受到”,一点一滴的改善发生在居民的日常出行当中,停车位变规范了,警示标志变清晰了,道路也变通畅了。交通安全组说,路况改善,减少了部分工作量,也减轻了工作压力。
有关数据显示,交通安全组消除的交通安全隐患点达91.67%,一般交通事故的发生频次从2009年的108起直降至2013年的31起。
国际安全社区是一个已建立相关组织机构,社区内有关部门、企业、志愿者和个人共同参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健康目标的社区。
成为国际安全社区的一员,首先要通过省级、国家级的“考试”,其次,满足国际安全社区七项复杂的考核准则后,由WHO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对社区的安全建设工作现场考核,才有望成为国际级安全社区。
据了解,自2009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安全社区创建试点起,6年来,筼筜街道分“三步走”争创省级、国家级、国际级安全社区,在4个试点社区中率先迈向国际级。此外,5年后,筼筜街道还须接受WHO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的再认证。
关注燃气安全关爱脆弱群体
筼筜街道安监站自2005年成立以来,站长方庆忠对所有的安全建设工作,基本了如指掌。通过理论学习、外出交流,方庆忠说出了自己对“国际安全社区”的理解:“一个跨部门合作的基本框架搭起来了,再对安全隐患进行调查摸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效果,再发现问题,形成闭环。”
在各项安全促进项目中,安监站“对燃气安全一直很敏感、很警戒”。“燃气爆炸时间极短,威力极大,居民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
方庆忠坦言,无需调查数据做支撑,就能预知燃气安全隐患是存在的。作为社会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之一,筼筜街道安监站2008年就着手解决燃气安全隐患问题。仅半个月,安监站对辖内349户低保户进行摸底排查,免费更换全新的燃气软管,且免费帮居民安装。“因为有各个社区工作人员配合入户摸底,排查工作一般一个多星期就能完成。”方庆忠说。到了2012年,安监站联合燃气公司再次对辖内所有低保户进行走访,凡见到老旧破损的燃气灶,都免费为居民更换成全新的。
“安监站前前后后进行了三遍摸底排查。”方庆忠介绍,第三次是为低保户检修家庭电路,为了防止老旧电路引发更大危害,街道为居民免费整改。
多年的安监工作经验,让方庆忠认识到:“对脆弱群体的关爱更不能少,尤其燃气安全隐患,是需要长久关注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