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讯(文/图 记者 陈满意 实习生 王芊)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做事,默默无闻做人,用朴实的行动,演绎出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汇成这个社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周育辉(右)和林金裕26年后再相见。
“这笔钱还没他们找我花费的多。到了莆田,他们还请我吃饭,我都66岁了,还是第一次遇到,没想到天下还有这样的好人。”近日,莆田人林金裕遭遇到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一笔220元的货款,对方26年后费尽周折找到他并送上门,让他大为感动。
这个好人就是灌口人周育辉。他说:“做人要讲诚信,钱不太多,但了却了一份20多年的心愿。”
【结识】
1983年的冬天很冷,卖棉大衣成生意伙伴
周育辉是本月12日才找到林金裕的。他说,20多年前,作为个体户的他代销莆田人林金裕的服装,有220元的货款没有结清,他后来拍电报、写信甚至开车去寻找林金裕,这一找就是20多年。
1983年,周育辉开始做小生意,借了800元做本钱,在灌口老街一张竹床长的地方摆摊,卖雨伞、拖鞋、袜子等百货,后来开始卖小电器。那年冬天很冷,莆田人林金裕带着5件棉大衣找到周育辉让他代销,因为不要本钱,周育辉答应了。由于天气冷,大衣非常畅销,很快就销售一空。周育辉又找到林金裕进货,一年销售了七八百条。林金裕和周育辉两人之间达成默契,每年结算一次。这样的生意,两人一直合作了5年。
1989年冬天,林金裕又带着两件服装让周育辉代销,每件110元。周育辉把服装销售后,林金裕一直没有出现。后来,发电报给林金裕,电报退了回来。他写信给林金裕,信也退了回来。托人打听也没有找到,只听说林金裕所在的莆田市城郊乡陡门村拆迁了。但这件事情,周育辉记在笔记本里。
【寻找】
11年前到莆田没找到,这次连找两天找到了
有一次搬家要装修房子时,周育辉看到了那个笔记本,发现本子里记着这笔220元的账,但是没有记录林金裕的名字和详细地址,还账的想法又萦绕在他的脑海里。
2004年,他再次搬家的时候,偶然间在另外一个笔记本里找到了林金裕的名字和发电报时的地址。他又开始打听林金裕。后来,他到莆田出差,又特意寻找林金裕,可是找到了村子所在地,因为拆迁,他没有找到林金裕本人。他委托儿子在网上寻找林金裕,找了很久还是没有任何线索。
上周六(7月11日),他让儿子开车带着他再次到了莆田,四处寻找林金裕。第一天没有找到,父子俩在莆田住了一晚,第二天又开始寻找。父子俩找了很多人,都说拆迁了,人住到哪里不清楚。父子俩又开始向摩的司机打听。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摩的司机说知道林金裕外甥的住址,周育辉喜出望外。“摩的司机说带过去找需要15元,我说给你50元,只要带我找到他。”周育辉说,“当时找到他的心非常急切。在摩的司机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林金裕的外甥。”
林金裕的外甥给林金裕打了电话,电话接通后,两人在电话聊了几句后,林金裕很快想起了20多年前的往事,非常惊讶。周育辉急急忙忙赶到林金裕家。
原来,林金裕在1991年转行了,后来又到东北辽宁做生意。这事就渐渐淡忘了,直到接到电话后,林金裕才想起确实有这回事。
【相见】
这份情谊比钱还珍贵 做人做生意要讲诚信
两人见面后非常激动,周育辉请林金裕夫妇吃饭,要把220元还给林金裕,而且附上20多年的利息,可是林金裕拒绝了。“当时他不收,后来才同意收下220元,利息全免了。”周育辉说,“我们约定以后经常往来,做好朋友。”
“真是个好同志,20多年的账,他又找到我老家还给我。”林金裕对记者说,“20多年了,太意外了,没想到天下还有这样的好人。这笔钱还没他们找我的代价多。但这份情谊比钱还珍贵。到了莆田,他们还请我吃饭,我都66岁了,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人你们应该好好表扬一下。”
林金裕说,当年是因为生意变化了,距离远,时间上不方便,就没有去拿这笔钱。
“这笔钱还了,了却了一份心愿。”周育辉说,“做人做生意要讲诚信。”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之前有一次,一个客户将3万多元现金,随手放在他的店里,后来怎么找都找不到。过了一段时间,周育辉找到了,把3万多元物归原主。失主非常感动,还写信感谢他。
周育辉是厦门日报灌口发行站站长,还是灌口个协会长。他说,个协有讲诚信的传统,有一次,一个客户把十万多元忘在了个协会员陈荣德的加油站里,陈荣德发现后,把钱还给失主。在全市文明市民的评选活动中,有6位来自灌口的个体工商户,被评为文明市民。周育辉也是第四届的“文明市民”,还是集美区首届道德模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