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外来娃入学积分28日起公示 不符条件或回户籍地读书

2015-07-15 11:17:06佘峥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文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积分入学时间表

●7月28日-30日:各区公示入学积分

●8月7日-8日:各区公布学位情况、填报派位志愿

●8月12日:电脑派位入学

厦门日报讯(记者 佘峥)目前,我市各区基本完成了积分入学现场确认。市教育局昨日表示,符合基本条件的外来娃今年可“挤”进公办、民办小学一年级上学。但,思明、湖里、集美基本没有学位给不符合基本条件的外来娃——这些外来娃不仅进不了公办校,可能连民办校都上不了。

“基本条件”指的是:要在岛内就读,父或母最近两年在厦务工、有社保、暂住,并符合计生政策(含违法计生但接受罚款);在岛外就读,上述条件须满一年。

市教育局昨日介绍了积分入学形势,积分入学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含本市跨区)申请在厦门上公民办小学一年级的方法,积分的得分项包括暂住、务工、社保年限,以及计生、房产等。

1、片区学位不平均 家长可选择调剂

今年报名参加我市积分入学的随迁子女共24204人,比去年增加1000多人,符合积分基本条件的有20022人,比去年增加3361人。市教育局说,据预测,今年全市学位(含民办学校)总数基本可以满足20022人的入学需求。

不过,今年片区学位不均,即使在就学压力不那么大的翔安区,新店和马巷的就学压力仍然紧张,其他区的主要城区的学位缺口仍然较大,有一大部分随迁子女要派位到相对较远、较偏的学校。

本报消息来源说,今年多区将提供选择权给家长,如果家长选择“愿意服从调剂”,就可能被派到距离暂住地较远的学校,若不愿意,则有可能无法派上。

2、三区形势最严峻 基本无空余学位

今年积分入学的最大问题是:区域分布不均。今年的报名人数,85.33%集中在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和海沧区,其中又以湖里区、集美区负担最重,报名人数都突破6000人。换言之,今年要上小学的外来娃,逾半集中在这两个区。

今年的新情况是,有的区连民办学校都学位紧张。从去年开始,市教育局通过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来安排符合积分入学基本条件的外来娃,如果民办校在招收完政府统筹安排的符合条件的外来娃后还有学位,可招收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

但,今年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的民办校预计在接收符合积分条件的学生后,基本没有空余学位招收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入学。

3、不符合条件外来娃 尽早回户籍地就读

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如何上学?市教育局说,尽早做好回户籍所在地准备。

教育部门表示,往年积分入学派位是8月24日,去年起提早到8月12日,就是为了给一些人回原籍就读做准备。

对于还未入学的随迁子女,市教育局建议,要根据自身的暂住和缴纳社会保险的年限长短、积分高低,及全市各区学位宽紧情况,理性地选择学位相对宽裕的区暂住。

此外,进城务工人员务必关注就学政策,市教育局说,我市对随迁子女入学有关暂住、社保的要求从2010年就有,但仍有一部分人没办理暂住,或没缴交社保。

数字

2010年到2014年,厦门义务教育在校生呈现“双增长”,即本市户籍和随迁子女双双增长,前者五年增长23%,后者增长40.4%。

厦门每年新增2万名小学和初中生。近五年,我市随迁子女平均每年增长1.3万多人,本市户籍增长6000多人。

厦门的小学和初中,外来娃已超过本地娃,53%是随迁子女——2011年,外来娃的比例首次超过本地娃。

分析

学位年年增

为啥上学难

这几年,不时有新建学校、增加学位的消息传出,为什么就学形势依然严峻?

这几年,不仅外来娃,本市户籍人口也在高速增长。

建校速度赶不上孩子增加速度。2010年-2014年,我市完成58个中小学建设项目,新增学位6.65万个。但同期,我市义务教育在校生人数增加近8.5万人。

城区新建学校空间有限。随迁子女多聚集在主要城区,但许多学校建设项目无法落建城区,因此,思明、湖里、集美及海沧、同安、翔安中心城区学位均非常紧张。

那么,符合积分入学基本条件,是否一定能读公办校?不一定。积分高的机会较大,积分低的可能要到民办校,如民办校招满,应尽早回户籍所在地就学。

被派到民办校,需要缴学费吗?不需要。不过,学费不包括民办校的校车费、午餐费、校服费等代办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