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年都吸引了众多游客
海西晨报讯(记者 李凌 实习生 曾依萍 何舒婷)经过7年的努力,鼓浪屿终于拿到了“申遗入场券”!
昨日,晨报记者从鼓浪屿管委会申遗办获悉,国家文物局已发出函告,原则同意推荐“鼓浪屿”作为我国201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记者了解到,2008年,厦门市正式启动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2012年,鼓浪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预备名单。今年5月11日,全国文化遗产专家就我国201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投票表决,鼓浪屿获第一名。
我国自1986年参加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以来没有失败先例。因此,鼓浪屿申遗成功与否,对厦门市、福建省乃至全国都有重要影响,对推进鼓浪屿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也有重要意义。但申遗是系统性、整体性很强的工作,不仅涉及鼓浪屿53个核心遗产要素的修缮保护,也涉及全岛环境要素的整治提升。
为此,厦门市委、市政府不断动员和举全市之力推进鼓浪屿申遗工作。今年7月1日,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厦门市委副书记、市长裴金佳担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重耕,市委常委、厦门警备区政委蔡建新,副市长国桂荣,副市长倪超,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林锐担任副组长。
据悉,“中国土司遗产”今年顺利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中国目前已经拥有48处世界文化遗产,遗产总数仅次于意大利,排名世界第二。
链接
鼓浪屿申遗
重要节点
●上世纪50年代,厦门城市规划就提出了保护鼓浪屿历史风貌、发展旅游的思路,并成立相应组织机构。
●2000年出台《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2009年修订)。
●2008年,鼓浪屿启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2012年,鼓浪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预备名单。
●2015年,国家文物局发出函告,原则同意推荐“鼓浪屿”作为我国201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分析
鼓浪屿申遗进入“终极冲刺”
此前所有进入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化遗产地均已成功申遗
记者了解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有“三道门槛”:“第一道门槛”是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第二道门槛”是获得代表中国申报世遗的资格;“第三道门槛”是获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认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经过7年的马拉松式“申遗长跑”,如今鼓浪屿终于跨过第二道门槛,向申遗的最后一关进行“终极冲刺”,这是颇为艰难而重要的一步。从中国的历史纪录看,所有迈过“第二道门槛”的中国文化遗产地,都申遗成功了。
申遗有什么好处?
它是鼓浪屿的“护身符”
很多人会问,申遗有什么好处?在很多地区,申遗带来最直接的效果是知名度提升和旅游业发展。而对于名声在外的鼓浪屿来说,申遗的目的更多的在于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鼓浪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停留在“著名的旅游风景名胜”层面,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人文价值若隐若现,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善用,也没能形成强有力的保护体系,而申遗则是汇聚各方力量重塑鼓浪屿的必要手段。申遗不是目的,保护才是根本,申遗是鼓浪屿的“护身符”。这一点是鼓浪屿申遗有关部门一再强调的。
鼓浪屿近年来的整治提升工作也在不断推进,这无疑是申遗工作的有效助力。
还有哪些路要走?
申遗还要经历三大步骤
鼓浪屿申遗还需要经历哪些步骤:
(1)递交申报材料。
2016年2月1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秘书处收到完整的申报材料以便转交相关咨询机构评估的最后期限,申报材料必须在格林尼治时间17点以前到达。如当天为周末,则必须在前一个星期五的17点(格林尼治时间)以前到达。此后,世界遗产中心负责审核缔约国提交的申报材料是否完整,并转交相关专业咨询机构进行评估。
申遗正式文本内容包括文字、图纸、幻灯、照片、录像或光盘等,其具体要求极为严格,要有遗产的准确名称、地理位置、法律地位、从属关系、保护现状、申报理由、划定保护区和缓冲区等信息,还要注明各区域内的居民人口,并就保护法规及遗产面临的威胁等做说明,要有日常管理制度及检测措施等。
(2)国际机构评估。
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秘书处将文化遗产项目等交给咨询机构国家古迹遗址理事会进行文本书面评估和现场实地项目参考。专业咨询机构派专业人员考察提名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情况,提交技术报告,并就提名是否具有突出普遍性价值提出意见。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主要对遗产的修复提出咨询意见。
(3)世界遗产大会。
2017年6月至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将审议世界遗产申报项目。
就总体而言,申报一项新的世界遗产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
延伸
鼓浪屿申遗有四大优势
福建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原局长、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郑国珍指出,鼓浪屿的突出普遍价值是形成了发展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由多国参与共管、具有突出文化与生活品质的国际社区。在申遗的6大标准中,鼓浪屿符合其中的4个标准,而这也是鼓浪屿申遗的四大优势。
传统与外来多元文化的融合
鼓浪屿是在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岛屿中保存下来的,有着与周边区域截然不同的社会结构、文化形态、整体空间结构、风格多样的历史建筑和宅园设计。它展示了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100多年间,以闽南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多元文化,在文化、建筑、园林景观方面深入的交流和融合。
普遍时代变革的独特见证
鼓浪屿全方位展现了一个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传统村落,向具有全球化初期特点的现代社区发展演变过程的各个历史阶段,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活跃于当地和东南亚的华侨文化所表现出强大的创造力,使其成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亚太地区本土文化传统,受到外来多元文化影响逐步向新社会形态转变这一普遍时代变革的独特见证。
保存完好的城市历史景观
鼓浪屿保存完好的城市历史景观,体现在整体空间结构和环境、建筑类型、建筑风格形态、装饰特征方面,使其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在多元文化共同影响下发展、完善的近代居住型社区的独特实例。
本土精英影响文化进步
鼓浪屿本土精英、华侨、台胞,如林语堂、卢戆章、马约翰等人,他们不仅是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早期尝试者,其相关作品成就突出地体现了东西多元文化的共同影响。华侨群体还积极参与当地和东南亚的政治、社会活动,对于该区域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及近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