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泛黄节目单,重现半世纪前“鼓岛之夏”音乐会盛况
鼓浪屿整治提升,呼唤传承音乐之魂,更多举办家庭音乐会
●困难时代的鼓浪屿人自办音乐会,岛上音乐世家、上海歌后挑大梁
●这场演出,让许家三兄弟声名远播,也让殷氏两兄弟改变人生轨迹
●物质条件再窘迫,艺术精神也要昂扬,这就是鼓浪屿的音乐之魂
这张节目单,记录了当年那场精彩的音乐会。
1961年8月20日晚,“鼓岛之夏”音乐会在鼓浪屿三一堂举办。
当年上海滩一代歌后、花腔女高音颜宝玲。
殷承宗三兄弟旧照。
许斐平家当年的全家福。
厦门日报讯(记者 黄晓波 实习生 方智坤 图/本报记者 黄晓珍)
“琴岛”鼓浪屿,音乐是她生生不息的魂魄。
几周前,在鸡山路殷家老宅举行的鼓浪语音乐沙龙第81次活动中,主办者白毅展示了一张泛黄的音乐会节目单,把一直关注着家乡鼓浪屿本土音乐的老学者蔡文田的思绪,一下子拉回到了1961年的那个夏夜。当时,正经历着“三年困难时期”的鼓浪屿居民聚集到三一堂,沉浸在“鼓岛之夏”音乐会中。
那时,钢琴家殷承宗刚扬名国际乐坛,鼓浪屿的“琴岛”之名开始为世人熟知;那时,鼓浪屿“50一代”音乐大家正在萌芽,挑起“鼓岛之夏”半场演出的殷氏两兄弟刚成年、许家三兄弟最大的才上初中;那时,文艺气息浓郁,生活更未消灭斗志,鼓浪屿人并不羞于承认自己的文艺气质,就算物质条件再窘迫,艺术精神也昂扬着。
日前,蔡文田作为“鼓岛之夏”音乐会的筹办者之一,带领记者来到另一位筹办者殷承典家中。两位同样出生于1938年的老相识再次聚首,共同回忆起“鼓岛之夏”的前前后后。
【那场精神盛宴】
鼓浪屿自办音乐会 来的全是“重量级”才俊
1961年,席卷全国的“困难时期”仍在延续,偏安一隅的鼓浪屿同样没能幸免。
来自岛上音乐世家的殷承典刚参加工作,在厦门二中教生物。鼓浪屿人始终坚信,对文艺的追求,会让人更看重尊严、优雅和审美。“该做点什么来激励大家?”首先闪过他脑海的就是音乐——鼓浪屿有着深厚的音乐土壤,即便物资匮乏,岛上的人一样渴求音乐。他把想法反映给了当时的鼓浪屿区人民委员会文教股,得到热烈回馈。7月,文教股决定召集当地音乐人才,举办一场属于鼓浪屿人的音乐会。殷承典和刚抽调到文教股的蔡文田等,开始忙碌起来。
殷承典拉着刚高考完的弟弟殷承基一起报名,蔡文田找来回家过暑假的许家三兄弟。此后,回家过暑假的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首任管弦乐科系主任褚耀武,曾轰动上海滩的一代歌后、花腔女高音颜宝玲,以及以弹奏准确著称的当地教会唱诗班钢琴伴奏丁嘉德都来了。正在鼓浪屿的上海音乐学院学生黄登辉也主动请缨。他此番是陪着老师,时任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的著名音乐教育家、鼓浪屿女婿李嘉禄来度假的。9位表演者,再加上由厦门二中校友组成的男生合唱小组,音乐会已然成型。
8月20日晚,“鼓岛之夏”在三一堂举办,众多岛上居民到场分享这场精神盛宴。次日,厦门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市转播这场音乐会。
【那些难忘瞬间】
9岁许斐平开场 三兄弟献上高水平演奏
这场音乐会的举办,让多名演奏者声名远播。
接到召集演出者的任务时,蔡文田立刻就想到了与自家素有交情的许家——许家三位未成年的“公子”因极高的音乐天分,已小有名气。当蔡文田敲开笔山路许家大门时,迎接他的是刚从北京回来的许家二哥许斐星。许斐星6岁学钢琴,当时刚满15岁,与学小提琴的大哥许斐尼同为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初三学生。弟弟许斐平只有9岁,在上海音乐学院附小上学,随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范继森学习,恰好也回鼓浪屿过暑假。
面对邀约,三兄弟欣然应允,但交谈间的淡定让蔡文田有些意外。其实蔡文田忘了,对三兄弟而言,在鼓浪屿公开演出已然“轻车熟路”。两年前,许斐星、许斐尼读书回来的第一个暑假,殷承典就曾邀请三兄弟,在三一堂办了一场成功的音乐会。三兄弟沉着大气的台风,从那时起就已成型。
“鼓岛之夏”音乐会上,三兄弟的表演同样大获成功。9岁的许斐平独自开场,连续独奏了肖邦的《摇篮曲》和蒋祖声的《笙舞》,二哥许斐星不仅独奏了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第一乐曲和吴祖强、杜鸣心的《婚礼场面》,还为大哥许斐尼的小提琴独奏《春之歌》、《舞曲》、《新疆之春》做伴奏。从此,“许家三兄弟”在岛上声名大噪。
【那个人生拐点】
上台演出被相中 两理工男转行学音乐
对于参加演出的殷家两兄弟而言,“鼓岛之夏”影响至深。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场音乐会在改变了殷承基和殷承典的人生轨迹。
音乐会的第三组节目,在一曲男中音独唱《牧马之歌》中结束了,坐在观众席前排的著名音乐教育家李嘉禄仔细观察着演唱者殷承基——殷承典与殷承宗的弟弟。这名以“业余爱好者”身份上台演唱的少年的命运拐点出现了——他的歌喉,打动了李嘉禄。李嘉禄打定主意,要打造这个“好苗子”。后面的事情顺理成章:殷承基在李嘉禄的带领下,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成为男中音名家。
作为主要筹办者之一,殷承典也上台表演了。虽说生物老师这份工作与音乐毫无关系,但他同样具备深厚的音乐根基,钢琴、手风琴都很擅长。音乐会上,他先为弟弟的两首独唱做钢琴伴奏,又用手风琴独奏了《仙女婚礼圆舞曲》和捷克民歌《跳吧,跳吧!》。
和弟弟一样,殷承典充满灵性的即兴伴奏引起了李嘉禄的兴趣。李嘉禄向厦门二中时任校长陈碧玉说道:“他很有作曲天赋,我想带他去上海深造。”陈碧玉的回答很爽快:“没问题!”只可惜,那年上海音乐学院进行院系调整,作曲专业暂未开放。最终,不忍放下母亲在家的殷承典,选择留在鼓浪屿。
有了李嘉禄的“点拨”,陈碧玉很快调整了殷承典的岗位,让他渐渐跨入音乐教育领域。之后,殷承典参与创办了厦门市音乐学校,成为厦门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培育了不少蜚声国际的“新生代”音乐名家。
【手记】
琴岛音乐之魂 应有新的传承
鼓浪屿人始终相信,人是有更美好、更高尚的追求的,也愿意选择一种更加精致、甚至非常优雅的方式来生活,他们从不羞于承认自己的文艺气质。他们深知,对文艺的追求,会让大家更看重尊严、优雅和审美。
正因这样,鼓浪屿的音乐之魂,从来就不曾断过:“70后”钢琴家许兴艾、音乐理论家李小莹,“80后”大提琴家卓贤、中提琴家杨璟、小提琴家林如鲲、钢琴家吴迪,“90后”小提琴家黄茜卡,都从鼓浪屿走向世界,如今已在国际乐坛享有声誉;再年轻一点的如钢琴家侯嘉斌、姚岚、盖英、林芃、陈茵,大提琴家杨茜等,也已开始崭露头角。
但在采访中,殷承典与蔡文田两位老先生都提到,比起以前,鼓浪屿音乐的“本土气息”有些式微了。纵然“鼓浪语社群”、雷厝乐队等本土音乐力量依然活跃,可从大环境看,曾经凝聚起每一位鼓浪屿人的家庭音乐沙龙、小型庭院音乐会已经变少了,如何让本土力量重新汇集、让本土音乐如从前那般在琴岛绽放,两位老人颇费思量。他们设想,政府部门可不可以尝试引导,一方面用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岛上多多开展家庭音乐沙龙这类本土小型音乐会,另一方面,更多地邀请那些鼓浪屿出身的“新生代”音乐家回乡演出,藉此催热鼓浪屿音乐的“本土气息”,或许如蔡文田说的,“你看,名望高如殷承宗,不也每年都会回来开几场家庭音乐会嘛!每次都能吸引来那么多人。”
【链接】
九位音乐人今何在?
●褚耀武:作为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第一任管弦乐科系主任,一生从事音乐教育事业。
●颜宝玲:“文革”初期自杀。子孙里音乐人才济济,次子李未明曾任厦大音乐系主任,三子李曦微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首批音乐硕士生,后赴美。
●丁嘉德:据传移居香港,一生从事教会唱诗班钢琴伴奏。
●殷承典:投身音乐教育,成为厦门市音乐学校创办者之一。
●黄登辉:成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殷承基: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如今活跃于美国。
●许斐尼:目前是全美教师艺术教育协会会员,被誉为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
●许斐星:曾为中央乐团国宝级钢琴伴奏,定居美国后,与同为音乐家的夫人侧重钢琴教育。女儿许兴艾为著名钢琴家,与父亲和两位叔伯并称“许家四杰”。
●许斐平:被认为是中国钢琴界的天才之一,被《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称为“钢琴界的国际之星”。2001年11月27日晚遇车祸身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