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门语文名师点评今年中考作文 难易相当贴近生活

2015-06-21 16:59:41郭文娟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学生们挑战人生中的一次考验。

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郭文娟 图/刘东华)中考首日一切顺利,我市没有考生作弊。”昨晚,来自市招办的消息,为第一天的考试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同往年一样,中考第一天,语文作文题仍然最受瞩目。今年中考作文题出得怎么样?如何切入?今天,本报特邀厦门一中、双十中学两位名师进行评析。

没有审题障碍

贴近学生生活

厦门一中高级教师、福建省语文学科带头人黄小娟说,今年两道中考作文题,是近几年来最直观、最明了、最贴近学生生活,最没有审题障碍的文题。它跟往年的中考作文题目相比,特点非常鲜明:一方面,两道作文题难易相当,顾及了考试的公平性;另一方面,二者都能贴近考生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

黄小娟分析,往年中考的两道文题,第一题的话题作文难度较大,不管是话题,还是话题的引语、语义都比较隐晦曲折,文题必须反复审读,方能理解大意。如“远山的呼唤”“岸”“温度”等,不仅要理解文字本来的意思,更要品读出文字的引申义与比喻义,导致绝大多数考生看到第一个题目就一头雾水而扎堆写第二个较为容易的文题。本次文题不管是话题还是半命题,题意清楚明了,且两个文题难易相当,让考生能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而且都贴近考生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

“两个作文题目入手都不难,但写得出彩不容易。”双十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市语文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李爽说,不管哪个题目,指望背诵一篇读者体或者意林体就可以行走江湖的学生根本没有施展空间。

“品”的素材很多

但不要偷换概念

李爽说,题目一根据提示语,这里的“品”是动词。既然是动词,思路就可以写:品什么,品出了什么,也可以写为什么品,怎样品。这样的命题就考出学生自己的思考水平和深度,有区分度。而且选择这个题目,行文中一定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很显然命题注重了初高中衔接。

这个题目看起来好套,什么品味某某书,品味某某人,品味自然,品味挫折等,可是如果平常训练不到位就容易偏题,大篇幅写品味的那个事物,而脱离了“品味”;或者偷换概念,写成“读懂了”,就跑题了。如果能写出品的独特感受,容易出彩。

黄小娟则表示,以“品”为话题,可写品尝美食,品味情感,品评世态。只要能写出慢慢地体会、慢慢地感受、细细地回味的意思就行。考生可选的素材很多:品尝不同地域、不同风味、不同品种美食的过程、方法、感受、故事;品味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体会成长的艰辛与舒坦,苦恼与快乐;感悟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伟大与渺小;回味美好的童年往事,回忆难忘的故乡生活,感受多姿的青春风采……只要写出与话题相关的故事、场景、细节,写出心中的感受、体会与思考,表达心中的真情,就是一篇好文章了。

“我的世界”范围广

学生们都有话可说

对于半命题作文“我的世界________”,黄小娟和李爽均表示,这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的题目。

黄小娟说,题目所补充的内容,只要符合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就符合题意。比如,“我的世界充满阳光(或温暖、爱)”等,可以写我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感受到的爱心故事、感恩故事;“我的世界因你而精彩”,可以写我的兴趣爱好、社会实践;“我的世界与众不同”,可以写我的个性、我的思考、我的行动等。因此,靓丽的标题,生动细致的描写,真挚真切的感情,是区别文章高下的重要参照值。

李爽认为,这个题目可以从学生自身写起,生活中的素材信手拈来,适合所有学生。先看已经给出的词语“我”,是“我”的世界,不是别人的世界,这就限定了此文的文体最好驾驭的是记叙文,也限定了此文的主人公是“我”。容易走入的误区是通篇介绍他人的世界,最后用他的话说“我的世界怎样怎样”。

再看给出的词语“世界”,什么是世界?是所有,包含着范围、频率、程度……仅写一件事情、一次阅读、一个感受……很显然是不够的,要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挖掘,写出对自己的影响。这就是此文的出彩之处。

作文原题

一:“品”字从造字来说,由三个“口”组成,便是告诉人们,品尝,品味……口尝美食是一种享受,品评事态是一种情怀……以“品”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二:我的世界________ 。加适当的词或词语,补足题目。

要求:二选一,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