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讯(记者 苏奇 通讯员 石青青 李琪彬 罗超)这几天厦门天气“炎值”持续爆表,各大医院中风患者都明显增加,有的门诊接诊量同比上月增加了一倍,中暑的也多了起来。医生提醒,该注意防暑降温啦,要避免高温作业或过度劳累。
【案例】
头晕一直忍着,晕倒了被诊断小中风
一到夏天,57岁的田先生就容易犯头晕,天气稍热连门都不敢出。这都是高血压惹的,他已有近十年的病史了。
前天,田先生刚出门就头晕,但他一直忍着。下午上班时,他晕倒在办公室,同事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小中风。
72岁的刘阿婆也是患了多年高血压,平时买菜做饭行动自如,还经常出门去锻炼。上周,她突然感觉左脚没力气,到医院做了头颅CT检查,竟然是缺血性脑卒中。
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庄晓荣说,很多高血压患者容易多发脑出血,得到有效抢救出院后就大意了,往往半年后又再次发生,后果很严重。中风的死亡率极高,大部分患者会有瘫痪、失语、肢体麻木、失明等严重后遗症。
【原因】
血流加快出汗多,突然头痛头晕别大意
中风的原因很多,除了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人们熟知的因素,紧张的工作和炎热天气也会诱发中风。
有些中风症状可能持续几分钟到1小时就完全消失了,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这往往是中风的前兆。
为什么炎热会引发中风呢?庄晓荣说,脑血管就像水管,也会“生锈”。“锈”了的血管变窄,掉下来的“锈斑”则会引起堵塞,造成脑部供血不足。天气炎热,血流加快,血管更容易堵塞或破裂,引发中风。
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林安基说,夏季出汗多,血容量下降,血液粘稠、循环减慢,更容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还有的市民习惯把空调温度开很低,室内外温差太大,也容易引起不适应。
怎样判断是否发生中风呢?要注意以下5种情况:一侧面部或肢体突然麻木或无力;突发的视力模糊或失明,尤其是单侧;失语,说话或理解语言困难;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严重头痛;不明原因的头晕、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
出现以上任意一种症状,都应尽量在6小时内到医院求诊,以赢得治疗时间。
【医嘱】
打点滴“冲血管”是误区
有不少患高血压、高血脂的老人喜欢去医院打点滴,他们相信“冲冲”血管能预防中风。
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郑维红提醒,打点滴最多只是“安慰”,其实没有任何预防作用,是典型的误区,而且盲目输液还会损伤健康。真正需要打点滴是用于治疗,中风后通过静脉或动脉溶栓可打通血管,挽救缺血缺氧的脑组织,最大限度地降低中风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超过30℃少运动,不要擅自停药
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潘满冬说,最近气温较高,中暑患者比较多,多是户外在作业时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他说,在烈日下暴晒或高温环境下持续从事重体力劳动,容易发生中暑。高温会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出现大汗、口渴、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这属于先兆中暑,转到阴凉处休息并补充水分后,可很快得到缓解。
除高温作业外,运动也是引发中暑的常见因素。高温下身体会觉得不舒服,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对于老人和孩子,更要提高警惕。运动时,应尽量避免高温,选择一些凉爽的地点及时段进行,不要进行剧烈运动。一般气温超过30℃、湿度超过60%时,就要尽量减少剧烈运动,避免发生中暑。
有的高血压患者夏天血压较低,擅自改变药量甚至停药,这也是危险行为。
林安基提醒市民,无论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都应注意防暑降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高温下长期工作。室内的空调温度,最好不要低于26℃,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
“超级中暑症” 空巢老人要小心
●超级中暑症
症状 高热、多汗、呕吐、血压低、心跳快
措施 移到阴凉处,宽松衣物、物理降温,补充水分
资料图
一旦中暑后体温超过39℃,伴有持续出汗、呕吐、血压下降、心率160次至180次,甚至昏迷、痉挛等症状,就可能是患上被称为“超级中暑症”的热射病了。
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都属于重症中暑,严重时会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肝肾衰竭等多脏器功能损伤,甚至致死。厦门也曾有过“热死人”的病例,平时健康的中青年人,在高温、高湿、无风的环境下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引发热射病,抢救无效死亡。
如今,热射病减少,但每年仍有发生。如果身边有人重症中暑,要立即把患者转移到阴凉处,解开衣服,采取物理降温如风扇、空调送风,或温水、酒精擦浴,一小时内将患者体温降到38.5℃以下,并及时补充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如果降温效果差或患者昏迷不醒,要立即送医。
热射病的高危人群是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据统计,截至去年厦门60岁以上人口28.04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3.78%(其中65岁及以上占9.14%)。潘满冬说,老人汗腺功能下降,代偿能力较弱,且多伴有基础疾病,加上身体感觉迟钝,察觉异样时往往已十分危险。
不少老人独自生活在通风差的老房子,喜欢穿长袖长裤,家里没装或舍不得开空调,习惯“摇扇子过夏天”,或抱着“夏天多出汗好”的观念,由于身边无人照料,中暑发生时往往来不及处理。
副高发威“炎值”爆表 幸好雨水就要“杀”来
记者 王东城
火辣的太阳仿佛带着刺,噌噌上蹿的气温似乎失去了分寸,路面滚烫、热浪逼人。连续两天,我省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厦门市区虽然没有出现高温日,但是在副高的控制下,火力全开,“炎值”爆表,东渡站气温逼近高温日标准,岛外则频破35℃,盛夏一步到位。
为啥这么热?
答案:副高发威,干热风盛行
天热的整个大背景是,厦门岛内外年平均气温近15年一直高于常年。
先来看具体的数据:前年,岛内外极端最高温分别为35.5℃和38.4℃,都是8月8日;去年,岛内外极端最高气温分别为36.6℃和38.2℃,岛内是8月1日和9月19日,岛外出现在7月9日。
今年刚到6月中旬,厦门昨天超过37℃的站点就有三个,分别是同安汀溪水库(37.1℃)、集美学村(37.2℃)和集美许庄(39.2℃)。
“炎值”爆表的原因,和副热带高压有关系。当副热带高压稳定控制厦门的时候,往往意味着进入了盛夏,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目前厦门还处于前汛期,副高不是很稳定,这两天气温突然居高不下,是因为副高增强突然控制了厦门。在副高控制范围内,以下沉气流为主,空气就像流动的热浪,在热吹风的模式下,加上艳阳高照、晴空少云,气温急速上升。
还要热多久?
答案:19日起转阵雨模式
这么热的天还得忍受多久呢?根据气象部门的分析,目前副高还不稳定,预计今天开始就将撤回海上。随着副高的撤离,厦门天气变得不稳定,以多云为主。
气象部门表示,现在雨水已经在“排队”了,在西南暖湿气流和南下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下,预计19日开始将转为阵雨模式,20日局部地区或有大雨。届时,在雨水和冷空气的双重作用下,气温也会有所回落,不过回落的幅度不会太大,气温依旧维持在30℃—32℃左右,感觉还是挺闷热的。
据预报,明天多云,午后有阵雨或雷阵雨,偏南风2—3级,气温26—33℃;后天多云时阴天,有阵雨或雷阵雨,岛外局部大雨,偏南风2—3级,气温25℃—32℃;大后天多云到阴天,午后有阵雨或雷阵雨,岛外局部大雨,偏南风2—3级,气温25℃—32℃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