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启瑞:“回国,我一天也不能等” 蔡启瑞是厦门大学目前最高寿的院士,已是百岁老人。 蔡启瑞以前的学生吴京告诉记者,蔡启瑞出生于翔安马巷。早在1947年春,他就漂洋过海,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深造。时值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美对峙,在美国的中国专家学者不得回国。“有家归不得,国有难不能效劳,这让蔡老师心急如焚。”吴京说,那是老师一生中最煎熬的时刻,“年年递交回国申请,却屡遭拒绝”。 1950年4月6日是蔡启瑞的母校厦门大学29周年校庆,他向厦大发来电报:“祖国大地皆春,我怀念您啊,祖国!” “一直到1955年底才等到离境签证通过的消息,蔡老师高兴坏了。”为了赶最近一班船,蔡启瑞争分夺秒地收集资料,整理研究成果,把几年来实验的数据拍成照片,准备统统带回祖国。眼看船期到了,个人该办的私事却没有办。朋友劝他下一班船再走,他头一摆,说:“回国,我一天也不能等了。” 记者从厦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其实那时的蔡启瑞并不富裕,他只要再等两天,就能领到下一个月的工资,但是为了早一天回到祖国,他放弃了。保险金手续没时间办理,不要了;小汽车来不及处理,扔了;不便携带的东西全丢了。他的许多学生如此评价:“他放弃的东西太多了,唯独对祖国的心一直放不下。” 韩家淮:实验室有“陪饭日程表” 韩家淮,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得者。他是厦大最年轻的两位“60”后院士之一。 在韩家淮的实验室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陪饭日程表”。记者看到,上面列着每天要陪他吃饭的学生姓名和时间。 陪老师吃饭,许多学生都觉得“压力山大”,可韩家淮的硕士生张荧荧却说“很轻松”。她说,韩家淮一般不吃早饭,直接到实验室来,午餐和晚餐都和学生一起去食堂吃。中午两位本科生作陪,晚上两位研究生作陪。“聊过之后,就会有亲近感,之后沟通就通畅了。” 韩家淮自己对“陪饭日程表”是这样评价的:“我平时太忙,有时会顾不上他们,特别是新生。一起吃过饭,可以更了解他们的生活。”除了“陪吃”以外,韩家淮还要求学生每月向他汇报一次自己的详细工作进程,他还会时不时地叫上一两个学生去海边或湖畔散步。 韩家淮在自己工作的间隙也会来到实验室,逮着学生就问:“你那个实验怎么样了?有数据吗?给我看看。”学生们的作息时间不同,有的习惯早起,有的则是“夜猫子”,韩家淮让学生自由安排时间,所以他的实验室24小时都很热闹。而他自己则是一个标准的工作狂,每天从10点一直工作到24点,有时更晚。 |
相关阅读:
- [ 05-18]中国工程院增选521名院士 福建3人进入候选名单
- [ 04-25]钟南山追忆70年前琴岛岁月 并为鼓浪屿医改模式点赞
- [ 04-12]2014年度福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创新成果丰硕
- [ 03-22]厦门医学院士指导中心吴以岭院士指导平台签约授牌
- [ 03-13]榕将建“海外院士工作站” 设站企业获30万补助
- [ 02-09]市领导看望慰问在榕院士 致以新春问候
- [ 12-24]郎景和院士获聘厦门妇幼名誉院长 建指导平台
- [ 12-23]院士郎景和加盟厦门医界 成为妇幼保健院名誉院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