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槽是村里“宝贝” 建议保护开发 村民李先生告诉记者,渡槽是村里的宝贝,但是它却遭到自然力量的破坏。年久失修的渡槽很可能坍塌,因此,必须及早将渡槽保护起来。 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也呼吁保护渡槽。“店仔村的渡槽是目前厦门仅存的长度最长的渡槽,它也是现代水利遗址和现代水利文物。上世纪70年代建成后,西藏曾专门派人到村里考察,夸赞渡槽的壮观。”颜立水说,渡槽见证了农业学大寨的历史,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研究价值。 然而,店仔村村书记李碧霞告诉记者,要保护渡槽并不容易。“前两年曾有专家到村里,对渡槽的保护进行评估,结果需要投入30多万元,村里根本拿不出这笔钱。”李碧霞说。 对此,村民李先生建议,可以对渡槽进行开发。“村里有建于清代的庶安楼,还毗邻北辰山,可以将渡槽做成旅游观光项目,打包开发。” 历史故事 为引水种稻 上千劳力建渡槽 李水渴是村里的老书记,今年虽然已经76岁,但说起建造渡槽的峥嵘岁月,他说仍感历历在目。 “渡槽建于1970年,那时还是人民公社时代,村里因为常年干旱,种不上水稻,只能栽种地瓜、花生等旱作物,并将它们当做主食,大米只能像猪肉一样,当做调剂品。”李水渴回忆说。 在干旱的逼迫下,公社下定决心,发动店仔村和布塘村的上千壮劳力,开始了渡槽的建造工程。“没有大型机械的辅助,村民只能每天拿着缆绳、铁铲、铁锤等工具,跑到离村几公里远的山上开山取石,并用独轮车和大板车运回来,再踩着事先搭好的木头架子,用人力将石块搬到高处,建造水槽。”李水渴说,两年后,渡槽终于建成,上游汀溪水库的水沿着渡槽源源不断地流入农田,村民终于种上了水稻,将大米变成主食,生活从此变得越来越好。 |
相关阅读:
- [ 06-05]厦门海关查获174件进境文物
- [ 06-02]厦门同安338岁土楼年久失修 维修费需上百万
- [ 05-18]同安村民筹资13万建亭子 为清代古石碑安“家”(图)
- [ 03-24]“肉身坐佛”身世破解 被盗海外文物能否顺利“回家”
- [ 03-24]福州现疑似宋代塔身建筑构件 是否为文物待研究
- [ 03-21]长乐“肉身菩萨”解放前被盗 至今下落成谜
- [ 03-14]《长乐又一故居石雕础石被盗》追踪:交易无明确规定
- [ 02-22]省博物院可免费看圆明园出土文物 展览持续至3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