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海峡两岸龙舟赛竞渡。刘东华摄
传统的抓鸭子比赛。刘东华 摄
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陈满意图/刘东华)今天上午,集美龙舟池畔再现龙舟竞渡的壮观景象。为期两天的联发2015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暨“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开赛,来自海峡两岸的60支代表队在龙舟池摆舟争渡。
市领导黄菱、叶重耕,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副主任刘北剑,中国龙舟协会秘书长余汉桥等出席了上午的开幕式。陈嘉庚的长孙陈立人、新加坡驻厦门总领事馆总领事池兆森夫妇等嘉宾也应邀出席。
今天上午,青少年男子组200米直道赛预赛率先拉开战幕,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男队、台湾体育大学队、集美轻工业学校队、辅大教育学院男子龙舟队成为预赛的首轮参赛队伍。比赛正式开始后,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男队遥遥领先,其他各队紧紧追赶。最终,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男队率先到达终点。
本届龙舟文化节呈现了“风雅、古礼、民俗、游乐、童趣”五大主题,在赛事期间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让龙舟文化节更有趣、更具互动性。龙舟池周边,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闽南戏曲表演、端午祭祀会、包粽子、儿童游园会、剪纸等十多项配套活动今天也相继启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互动。
此外,“我们的节日·人文集美”经典诵读暨汪国真作品朗诵会、海峡两岸端午文化论坛等活动也同步展开,深入展示了传统文化、端午文化以及集美的嘉庚精神和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学村文化。
本届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龙舟协会、政协厦门市委员会、福建省体育局主办,集美区人民政府、厦门市体育局、厦门市集美学校委员会、厦门广电集团承办。
【花絮】
【选拔】
队员体重身高 都有标准要求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龙舟队去年取得了龙舟拔河比赛历史上的第一个冠军,还曾捧回“嘉庚杯”、“敬贤杯”,多次代表学校去外地参赛。教练林立说,参赛的20多名队员都是精兵强将,是从100多个报名者中选拔出来的,其中半数是有比赛经验的老队员。
为了备战本次龙舟赛,龙舟队从4月开始训练。“除了体能测试,还要考虑到队员的身高和体重。”林立说,龙舟赛选手的理想身高是1.75米至1.8米,体重70公斤左右。另外,还要有很强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除了桨手,林立对鼓手和舵手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舵手是个关键人物,参战经验丰富的林凯奕在大学期间担任了多年舵手,去年已经毕业的他,今年特地回来带领师弟们训练,手把手传授经验。鼓手是核心人物,他用鼓点掌控全船、指挥队员。
【拍客】
跳进龙舟池里 盲拍特写镜头
昨天的龙舟池里,除了正在训练的龙舟队,最惹眼的就是在水中游来游去拍照片的汪嘉朴。
62岁的老汪从小在龙舟池里泡大的,水性很好,年轻时还环鼓浪屿游过。退休后,在老伴的影响下他喜欢上了摄影。“大家每年都拍龙舟,我也拍,可是照片出来大同小异。”他说,这次想“创新”换个角度,从水里拍龙舟。
为了拍摄取景方便,老汪没有穿救生衣。他还在海里拍过照片,到巴厘岛、马尔代夫旅游时,专门在水下摄影,有时候一泡就是两三个小时。
“龙舟速度太快,有时候快门来不及调整,又不能用长焦,只能用广角。”汪嘉朴说,想拍一些特写镜头,但是水中拍摄受到很多限制,只能盲拍。
【交流】
台湾龙舟队员 期待交流学习
来自台南昆山科技大学的刘士溥,这次是第一次来集美参赛。昨天,他和队友在龙舟池训练了半个多小时。他说,厦门的龙舟和台湾的不同,很轻。
刘士溥参加过各类龙舟赛。他说,两岸的龙舟文化大同小异,比赛规则也差不多,这次比赛是一次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邱保升是台湾水域学会龙舟队的领队,已经先后8次到集美参加龙舟赛了,他的队员是台湾真理大学的师生及社会人士,年龄最大的62岁,最年轻的20岁。“集美的龙舟赛规模比较大,参赛队伍比较多。”邱保升说,这是竞技的平台,也是两岸交流的平台。
教练吕银盖说,海峡两岸龙舟赛在台湾知名度很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每年4月,就有很多人开始关注赛事,非常期待能参加比赛。
队员陈淑敏是第一次接触龙舟赛,已经退休的谢英杰则是第三次来参加比赛了,他说,感觉集美的龙舟赛一年比一年进步,一年比一年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