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支持母乳喂养还需要社会更多关注。(资料图片)
厦门晚报讯(记者 吴笛)宝宝还在吃奶,但是妈妈要上班怎么办?只能背着挤奶器和瓶瓶罐罐来上班,找个空当把奶挤出来装在奶瓶里下班后带回家。这群职场女性被称为“奶瓶妈妈”。
5月20日是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坚持母乳喂养的职场女性应该得到社会应有的关注。她们面临的尴尬拷问着企业人性化管理。
【奶妈故事】
仓库挤奶
刚解开衣服男同事就进来拿东西
这周,李女士就要退出“奶瓶妈妈”的队伍了。她的宝宝已经母乳喂养14个月,她也当了10个月“奶瓶妈妈”。说起这段经历,她用“一把辛酸泪”来形容。
在我市一家金融机构工作的她,休完4个月产假后重返工作岗位,公司依据相关法律给她的“特权”是可以提前一小时下班。不过,由于工作原因,平时加班是常态,对李女士来说要提前下班是不可能的,“特权”能落实到位的也只是可以准时下班。
李女士说,虽然提早下班不可能,但不用加班已经很满足了,至少可以准时回家喂奶,不会让宝宝饿得哇哇大哭。
吸奶器、冰格、冰袋、防溢乳垫,加上各种配件,李女士随身携带的背包足有十几斤重。每天背着这个大包上下班,瘦弱的她有些吃不消了,后来她只能再买一个包放在家里,这样有些配件就不用天天带去公司了。
看看这些装备,就知道挤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公司没有专门的母婴哺乳室,对李女士来说,找个合适的地方挤奶最难。四处寻找,她在仓库找到一间存放货物的小黑屋。小黑屋里没有灯,每次挤奶她都要带上台灯。
有几次,她刚解开衣服挤奶,有同事来拿东西。如果是女同事还好,遇到男同事她就得手忙脚乱地穿衣服。后来同事们都知道她在仓库挤奶,需要拿东西就都让女同事来。就这样,每天两次到小黑屋挤奶,她坚持了10个月。
为什么不向公司申请哺乳室呢?李女士说,别的同事都是这么过来的,自己克服一下也就过来了。
【厕所挤奶】
冬天冻得发抖,最后干脆辞职
王卫和儿子。 吴笛 摄
“奶瓶妈妈”必备的背包。(资料图片)
王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母爱10平方活动特别推广者、国际母乳会哺乳辅导,也是福建省目前唯一的一名哺乳辅导。她的儿子已经5岁了,刚出生时因为患新生儿肺出血,出生两个小时就送去抢救,还下了病危通知书。
宝宝不在身边,王卫只能每隔两三个小时把奶吸出来,一次大约10毫升,每天去医院送两次奶。宝宝脱离危险回到她的怀抱时,母子已经分别了11天。在母乳喂养中遇到诸多困难的她,得到了国际母乳会的帮助,正是这次接触,促使她走上了母乳喂养公益推广的路。
回归职场后,王卫也成了“奶瓶妈妈”。公司没有哺乳室,她找来找去,最后选择在女厕所挤奶。每层楼有两间女厕所,有一次她正在其中一间挤奶,另一间有人在上大号,为了保持空气流通她打开了窗户。当时正是寒冬,北风一吹,脱了衣服的王卫冻得瑟瑟发抖,那一刻的委屈让她刻骨铭心。
王卫发现,很多同事对母乳喂养不太了解,所以没人倡议设哺乳室也就不奇怪了。有一天她正在卫生间挤奶,同事敲门,她胸前挂着挤奶器就开了门。同事吓了一跳,问这是干什么。王卫说挤奶,同事好奇:挤什么奶?
挤一瓶奶,得花十几分钟。有一次好不容易挤了满满一瓶,她准备倒进储奶袋时,不小心碰翻了瓶子。刚挤出的奶一滴不剩,让她心疼得要命,更难过的是儿子的一顿“饭”就这么没了。
做了几个月“奶瓶妈妈”,她终于下决心辞了职。王卫说,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工作可以再找,但属于妈妈和宝宝的哺乳亲密时光很短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