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花园”曾获评首届“最美社区园圃”一等奖。 医生护士上门为老人测量血压,建立健康档案。 一片园圃:莳花种草间 重拾旧时光 做出认养社区园圃的决定,李莹瑜只用了一瞬间。 去年3月1日上午,这位中华路居民结束晨间散步回家,惊奇地发现家门口的改变——两小时前出门时,这片俗称“黑猫花园”的地方还是一片荒土;两小时后,已是郁郁葱葱、花香四溢。一打听,原来,厦门日报社和鼓浪屿街道联合推动,要把这里做成岛上首块居民认养的社区园圃。红花绿叶间,李莹瑜深受感染,当即决定成为认养者。 如今,李莹瑜非常庆幸于当时的决定。不仅仅是因为清晨打开窗,伴随阳光倾泻一地,满屋溢满馥郁花香,更因为借助这片园圃,街坊们比以前更加亲密了。在这里,李莹瑜时常能碰到同为认养者的廖桂花、陈幼丽等老街坊,还有从其他社区园圃跑来“偷师”的黄定国,大伙一边侍弄花草,一边聊家长里短,好不惬意。前两天,大伙还在这里碰了头,商量着再组织一次养护经验交流会。一片园圃,成了居民的甜蜜牵挂,也成了共谋、共管意识的启蒙地。 在大家的精心养护下,“黑猫花园”还获评首届“最美社区园圃”一等奖。李莹瑜说,她们正向下一个“一等奖”发起冲击。 一台仪器:百岁老人每天接受“隔空体检” “我今年6岁!”106岁的叶翠锦老人“调皮”地对记者说。这位老人腿脚不便,16年来未曾下过楼,更别说是去体检了。可最近,天天有人帮她“体检”,稳住了血压。 今年3月,鼓浪屿医院挨家挨户走访岛上居民,为每一位纳入管理的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每个病人对应一个专科医师、一个全科医师、一个健康管理师,长期跟踪监控病情。 “叶阿婆没别的毛病,就是血压高。”全科医师陈凌炜说,3月中旬,他发现老人血压超过180,比较危险;4月中旬再次回访时,老人的血压值已高达207。 老人没法出门复诊,她的病情该如何掌控?除了让老人按时吃药外,陈凌炜给她发放了一台鼓浪屿医院“发明”的远程血压监控仪。老人只要在家里量完血压,医生马上就能接收到血压仪传来的数据,随时对老人的状况进行干预。 “要是没量,医院就会打电话过来。”儿媳妇王招治告诉记者。可喜的是,在持续的监测和控制过后,老人的情况好了很多,最近半个月血压一直处于正常状态。 故事背后 以人为本 激发群众热情 房前屋后美化了,邻里关系融洽了,医疗服务跟上了,这些变化的背后,折射出鼓浪屿整治提升的一大特点:以人为本,强调社区功能。 核心在共同、基础在社区。政府部门以一系列恢复社区功能的举措为启动器,重新激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街道社区支持、主流媒体推动、热心居民带头、全体成员参与——这是一个“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生动范本。 空地荒芜了,一片片社区园圃种养起来;运动空间不足,门球场翻修、健身路径增加;电器坏了没人修,家政便民服务站开起来;老人需要关爱,爱心餐桌设立,老年活动中心项目也丰富了;百姓办事办证不方便,“一站式”服务的行政服务中心开张;市政基础设施老化残破,投入经费彻底维修改造;特别是第一医院鼓浪屿医院成立,让岛上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大大缓解…… 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带给居民一份份直接而具体的幸福。当这样的幸福开始外放发散时,温文尔雅的气息、彬彬有礼的民风、亲善和睦的关系回来了,鼓浪屿人的“家园”回来了。 家园的回归是鼓浪屿整治提升带来的最大改变之一。以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为抓手,激发群众参与、凝聚群众共识、塑造群众精神,是整治提升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
相关阅读:
- [ 05-18]复活老建筑 “全岛博物馆”计划推进鼓浪屿人文再造
- [ 05-17]明日博物馆日鼓浪屿活动多 邀您看展听讲赏乐
- [ 05-17]政府商家居民联手行动 鼓浪屿重新回归干净整洁
- [ 05-15]市民点赞:闽南话版倡议书在轮渡每趟航班上播放
- [ 05-15]航线调整后鼓浪屿客流得到控制 琴岛终于回归宁静
- [ 05-13]探索共谋共建共管共享 鼓浪屿社区生活充满温度与色彩
- [ 05-13]2015年鼓浪屿共同缔造亮点
- [ 05-13]鼓浪屿整治提升系列谈:全局视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