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鼓浪屿整治提升“加减”之法 业态转型回归静与雅

2015-05-15 11:25:19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鼓浪屿繁华的街心公园,可谓“寸土寸金”。

厦门日报讯(夏先平)于是,一栋小楼的拆除,引来鼓浪屿居民和游客的极大关注。因为这栋楼,就在街心公园里面,也因为它本身并不是违建,还是鼓浪屿街道办“自己的”楼。

今年春节前,这栋占地面积250平方米、使用面积约700平方米的三层建筑拆完后,街心公园顿时宽敞起来了。腾出来的空间,铺了石板,安放了长凳,成为游客和居民的一个休闲延伸区域。

小小一个变化,引出的是一本“账”。

主动拆掉这座楼,鼓浪屿街道的财政每年少了150万。对于“小街道”鼓浪屿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但是大家的认识很一致。

一年少了150万,这样的“傻事”为何要做?

街心公园,是老鼓浪屿人口中的“河仔乾”。上世纪20年代初开始,街心公园便成为鼓浪屿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也是岛上人们休闲纳凉、聊天聚集的地方。拆掉的那栋楼,是大约上个世纪90年代建起来的,后来作为商铺出租,这个建筑与周边环境不和谐,又挤占了空间。

如今,楼拆了,乡愁回来了。一位鼓浪屿老居民感慨说:小时候看到的就没有这座建筑,现在拆了,儿时的回忆回来了。如今,楼拆了,环境提升了。居民游客们可以在更好的环境里纳凉、歇脚、话仙,鼓浪屿又多了一个雅致的处所。

一栋楼的“减法”换来一个区域“环境升级”的“加法”,一年150万财政收入的“减法”换来百姓游客口碑的 “加法”,鼓浪屿的整治提升,何尝不是这种加减之法的生动演绎?

鼓浪屿整治提升启动之初,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蒙徽就已明确提出:“鼓浪屿整治提升要在规划建设上多做减法。”

在2014年12月23日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上,王蒙徽又提出:“鼓浪屿要巩固环境整治成效,推动制定风貌建筑修缮和合理利用的条例,抓紧完善资产运作平台和吸引音乐家、文学家等入岛发展的机制,在引导业态转型升级、打造文化景区上取得新进展。”

“减”的是什么,“加”的是什么,在这些论述中已经非常清晰。

鼓浪屿整治提升,要“减”的,就是与鼓浪屿“文化社区+文化景区”的发展定位不符、与琴岛气质格格不入的业态设置,减少的就是对鼓浪屿缺乏节制的开发,减少的是低端商业业态蔓延,减少的是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破坏,减少的是人满为患、垃圾遍地、房屋乱建的“旅游集散地”的印记。反之,鼓浪屿整治提升,要“加”的,就是与高尚的文化之岛、优雅的宜居之岛、精致的旅游之岛相符的元素,就是要加强对鼓浪屿生态环境、风貌建筑、文化传承的保护和发展。

“减”和“加”,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互相转换,此消彼长。在很多时间,做“减法”其实就是在做“加法”。“加减”之法,既是社会治理的方法论,更是城市更新的辩证法。“减”是去芜取精,“加”是锦上添花,“减”的手段换来的往往是“加”的结果。加减之法的合理运用,就是对鼓浪屿核心价值的提炼、萃取与升华。

我们看到,鼓浪屿整治提升之后,“减法题”不断做出。比如,在“多些敬畏,少些随意;多些人文视角,少些经济觊觎”的理念指引下,岛上业态开始向高尚、宜居、精致的方向进行调整;比如持续整顿流动烧烤、拆除违法建筑、清理户外广告等;比如推行《鼓浪屿商业业态控制导则(暂行)》,列出诸多需要控制甚至禁止的商业业态设置。

“加法题”同时也在进行:各申遗核心要素及重点风貌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国内国际音乐节庆活动常年不断;故宫博物院的首家分馆引入鼓浪屿,国际著名的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今年也将落户琴岛;文化创意产业渐渐凸显,精品店、工艺品店等更具文化气息的业态相继进驻……

当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在鼓浪屿整治提升中,“加减”之法只是刚刚破题。该“减”的很多东西还没减掉,该“加”的很多东西也还没有“加”出来。比如有的游客说,鼓浪屿音乐厅是一个高雅艺术场所,周边伴随的,却是喧闹的商业叫卖声,类似的画面,其实还不少,这就说明了,加减之法,我们只是刚刚迈出了步伐。

然而,鼓浪屿整治提升已经取得的成效足以证明,在未来鼓浪屿整治提升之路上,“加减”之法,必将是一个引领思路的辩证法和方法论。

思辨明晰了,方法找到了,就要坚持不懈地用到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