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练中,救援人员利用便携式装备在废墟中救人。 【相关】 “三网融合”监测地震 去年以来,市地震局着手打造地震监测台网、地震预警系统、地震烈度速报系统“三网融合”的地震台网,以提升厦门的防震减灾水平。 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厦门防震减灾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地震监测能力和观测点密度在东南沿海城市中位居前列。为配合福建地震台网建设,厦门去年率先提出打造“三网融合”的地震台网。根据计划,市地震局要在全市建设17个地震台站,每10公里一个台站,网格化覆盖全市。 当地震来临时,“地震监测台网”可以快速获取地震三要素: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地震预警系统”则是在地震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利用电磁波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地震波传播波速的规律,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震中周边地区之前,发布预警信息。它能提供几秒至几十秒的应急处置时间。几秒钟看似很短,但其实可以做的事很多,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譬如行驶中的列车就可以减速,避免出轨翻车;输油(气)管线就可以提早关闭,避免漏油(气)引起污染或火灾;核电厂等重大工程就可以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避免次生灾害等等。 “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建设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当大震发生后,这个系统可以在几分钟内把地震烈度区域图绘制出来,参照城市生命线工程分布、危化品集中分布、居民区分布等等,就可以快速分析出地震可能造成的危害种类、程度和受破坏严重的区域等信息,为政府部门的应急救援提供重要参考。 【解密】 怎么让市民了解避难场所?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真正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为了确保“建得成”更“用得好”,市地震局还组织编印了《厦门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指南》,免费向市民发放;经常指导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单位,组织附近居民开展应急演练,熟悉应急避难场所的疏散路线、功能分区;开发相关软件系统,生动、形象、直观地引导居民使用应急避难场所。 《厦门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指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介绍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分布、周边社区、居民疏散路线等内容。市民一旦遇到破坏性地震,可以根据《指南》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避难场所。《指南》分为三个部分。《指南》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介绍。它用平面示意图和文字说明等形式,介绍了每一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情况——包括所处的位置、面积、周边的社区、周边的医疗机构和大型超市商场等信息。每张示意图上,还用带箭头的红线标注出附近社区居民抵达避难场所的最近路线。 市地震局目前还正在开发相关软件系统,生动、形象、直观地引导居民使用应急避难场所。市地震局负责人介绍,未来,市民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系统,轻松掌握有关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相关信息。“只要点击自己居住的小区,就会出现一个卡通人物通过电子地图指引你前往应急避难场所。”卡通人物会为使用者规划出抵达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的路线,一路上,它还会提醒相关注意事项,介绍相关应急避险知识。进入应急避难场所后,卡通人物还会像小主人一样,介绍内部的功能分区,让使用者迅速熟悉应急避难场所。 |
相关阅读:
- [ 05-12]灾害来了哪里躲 一张图带你了解福州的应急避难场所
- [ 10-10]厦门市第二批地震避难场所预计将于年底建成
- [ 09-12]高端市场成服企“避难所” 致前8月牛皮进口量大增
- [ 08-11]灾害来了哪里躲 福州:部分应急避难场所不完善
- [ 08-05]厦门今年将建设40处应急避难场所 选址都在学校里
- [ 04-16]厦门规划在城中再建40处地震应急避难所
- [ 02-28]厦门今年再建40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均选址中小学校
- [ 08-22]厦门将再建40个地震避难场所 现已有42个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