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信 东南网5月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 通讯员 胡晓牧)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现在,技术工人在职场上越来越吃香。 昨天下午,福建省高技能人才先进事迹报告会(厦门专场)在厦门技师学院举行,冯鸿昌等5位高技能人才与在场的800位师弟师妹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经验。 陈国信:高压线上的“杂技演员” 国网厦门供电公司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陈国信,可以说是一名高压线上的“杂技演员”,他不仅要高空作业,更要与高压电相伴。在报告会上,他的事迹感动和激励了在场的所有人。 有一种11万伏电压等级的线路,铁塔大部分是双回同塔,这种铁塔在国内已经应用普遍,但是由于安全距离小,在国内的带电作业领域都被视为“禁区”。在厦门,这种线路占了三分之二以上,而且,有些线路T接在一起,这种连接方式,一旦设备缺陷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将影响到大面积的供电。看到这种局面,陈国信下了狠心:攻克它! 有好心的朋友劝他说:“算了,国内都没有人研究出来,你就不要折腾了。”然而,陈国信硬是凭着自学和不断研究,最终攻克了这种线路的带电作业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还被评价为“开创中国11万伏线路同塔架设带电作业的新篇章”。 林平:学了3年手艺,拿下全国大奖 一个18岁的小伙子,在厦门技师学院埋头学了3年手艺。去年,他和同班同学一起,参加了汽车定期维护与车轮定位全国大赛,一举拿下了二等奖。 他叫林平,一名朝气蓬勃的“90后”。昨天下午,他来到学校礼堂,聆听前辈们的事迹报告会。“特别受鼓舞,觉得我们技工也可以有很美好的前景。”林平说。 林平出生于1997年。初中毕业后,林平考上了厦门技师学院,学习汽车维修。就这样,林平一门心思钻进了技工行业,一学就是3年。“我现在在读高级工,还有一年就可以考证了。”林平自豪地说。去年,他还拿到了全国技能雏鹰奖学金,厦门仅此一个;并代表学校到台湾修平科技大学进行短期研习一个月。 |
相关阅读:
- [ 04-29]5月全市人才交流会安排发布 8日为高层次人才专场
- [ 04-27]孵化“万人计划”不能一厢情愿
- [ 04-24]65人入选新一批拔尖人才 可享受津贴教育培训待遇
- [ 04-17]今年福建省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目录公布 自贸区建设人才紧缺
- [ 04-17]福建急需自贸区建设人才 涉及12个岗位14个专业
- [ 04-14]湖里计划5年引进5种高端人才 给予多种优惠扶持
- [ 04-13]光爱看“红月亮”是不够的
- [ 04-13]台湾人才逐梦厦门 已吸引2700人跨海前来应聘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