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唐居住区效果图。
海西晨报讯(记者 曾昊然)绿色建筑已成为2015年的最新热词之一,之前晨报曾对绿色建筑的定义和特色进行了深入报道。本期报道将重点关注厦门为推动绿色建筑所推出的给力政策,各大亮点且让晨报记者为您一一梳理。
领先
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
保障性住房关系到中低收入市民的切身利益。据厦门市建设局副局长、总工程师林树枝介绍,2011年,厦门在全国率先提出,由政府带头,在中低收入阶层居住的保障性住房中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化。2014年,厦门市政府颁布了由市建设局等部门制订的《厦门市新型建筑工业化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率先开展新型建筑工业化试点,保障性住房引领绿色建筑发展的举措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林树枝介绍说,厦门全市范围内的保障性住房都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最近评定的星级绿色建筑中,洋唐保障房、集美滨水小区等保障性住房都是绿色建筑的典范。这给一些高档住宅开发商施加了压力,增强了他们在开发高档住宅时,将项目建造成绿色建筑的主动性。
厦门的绿色保障性住房建设也得到了国家住建部的点赞,去年9月,住建部专门安排厦门市在全国绿色保障性住房经验交流会上作经验介绍。去年10月2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王宁副部长、建筑节能与科技司杨榕司长等巡查组一行,专程对厦门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进行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
优势
可循环材料使用率高
厦门绿色保障性住房结合了城市的气候特点和生活习俗,使得中低收入阶层市民得以享受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节能技术来看,由于厦门日照充足,绿色保障性住房尽量采用被动式节能技术,运用自然采光,选择高能效设备,如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既节约了成本,又实现了能源有效利用。
在节水技术的选用上,绿色保障性住房利用中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节约市政自来水的用水消耗,降低小区绿化用水消耗;在节水措施方面,花园绿化灌溉采用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同时选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合理规划水系统方案。
在节材技术方面,合理计划和控制材料用量,把废弃材料经过特殊处理变成烧结多孔砖、蒸压混凝土砌块等建筑材料;同时研究保障性钢结构住宅集成体系,可使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工期相较以前大大减少。值得一提的是,厦门绿色保障性住房相比普通保障性住房的一大优势就是使用了可循环材料,使用比例可达16%,居国内领先水平。
节能
多个项目获星级标识
截至去年10月,厦门市共规划建设20个社会保障性住房项目,实现全市6个行政区全覆盖,总用地面积约15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425万平方米。
其中,已经立项建设的绿色建筑项目有6个,建筑面积达96万平方米。2012年,洋唐居住区保障性安居工程A09地块获得二星级设计评价标识,建发厦门翔城国际限价房项目获得了一星级设计评价标识;2014年,洋唐居住区保障性安居工程A11地块获得二星级设计评价标识。另外,洋唐居住区B13地块、B17地块等多个保障性住房已完成绿色建筑专项设计。
多项举措确保绿色标准落实 绿色建筑列入设计专篇
据林树枝介绍,为了保证绿色建筑标准不虚不空,落实到位,厦门市从土地出让、立项、规划、建设、财税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在土地招、拍、挂和规划审批环节落实绿色建筑建设要求,固定资产节能评估和建筑节能审查均纳入绿色建筑审查内容。
也就是说,设计单位在做项目设计时,必须有绿色建筑专篇,并随同设计文件送审。施工单位按图施工,监理单位必须检查落实,质量监督机构负责监督把关。如此多环节的层层把关,确保绿色建筑措施能落实到位。
据了解,住建部每年对厦门进行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历年来厦门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实施情况都属全国最好水平。
不放过能耗“大老虎”
对新建筑有绿色化要求,对旧建筑也不能掉以轻心,他们往往是能耗“大老虎”。林树枝表示,对高耗能公共建筑、机关办公建筑等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也是绿色建筑的一大亮点。目前,厦门市有几个项目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如大西洋天虹商场,对耗能关键部位、空调系统、电梯系统、照明系统进行改造,改造后节能率达到40%左右。而其他诸如中国银行等部门的办公建筑也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了绿色化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