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德国领事馆旧址
东南网5月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詹文 崔晓旭/文 吴晓平/图 老照片由龚洁、白桦提供)
昨天,鼓浪屿,细雨。
烟雨笼罩下,小岛更加神秘。同样神秘的,不只是烟雨,还有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有详细记载的,被留在史料里,留在了后人的记忆里;但是,这一个多世纪以来的风云变幻,却有更多的故事没能及时记录下来,消散在烟云里。时间过去,曾经见证的人远离,曾经见证的物毁损,从此,那些故事就真的成了传说。
鼓浪屿上的领事馆,文史专家们找遍海内外的史料,有些被详细记载在案,有些却只有寥寥数笔,更多的故事和当年惊心动魄的细节变成了谜团,沉入历史的大海中。
德国、法国、丹麦,这三大领事馆,留下三大谜团,还有各种版本的传说,让后人们不断揣摩和猜测。
谁也不知道,这些谜团什么时候能够解开,真正的答案,也许正停留在哪一本还未被人们找到的史料中,或者也许,再也无从解开。
谜团1:原德国领事馆在哪?鹿礁路上的那块牌子未必准确
鹿礁路,一栋红色小楼,有店家辟成经营场所,并在围墙内竖起高高的牌子,写着:原德国领事馆遗址1870-1918。
无论是在史料记载里,还是在老厦门人的记忆里,一个半世纪前,德国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这是事实。但是,这座领事馆到底位于哪里,却至今是个谜。
文史专家彭一万说,1864年(清同治三年),德国驻厦领事馆开馆,首任领事巴仕南。1870年,也就是清同治九年,德国在鼓浪屿设馆,并在旗尾山建领事住宅。另一位专家何其颖,在其著《租界时期的鼓浪屿之研究》中也明确写到德国人在鼓浪屿建馆、建住宅一事,还提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该领事馆撤销,领事也撤回。
可以明确的是,1870年建的领事馆与英国领事馆毗邻,但是它具体在哪,众说纷纭。英国领事馆位于鹿礁路14号、16号,也就是说,德国领事馆在鹿礁路或者其附近,但到底是几号,坊间有各种版本流传。一种说法是在鹿礁路,有店家特意在小楼前立起了遗址的牌子。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复兴路,有老厦门人甚至记得,在复兴路的那栋小楼,二楼还曾有个固定旗杆的铁箍。一位曾经住在那里的老教授,再三交代家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能把这个铁箍拆掉,因为它是作为德国领事馆代办处的重要见证。
在彭一万查阅的资料里,从1864年至1912年的48年间,德国共派出及委托24人次驻厦门领事。
不管145年前这栋领事馆到底位于哪,但它消失在了一场大火中,不复存在。这场大火,被记录在史料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奥等国组成的同盟国,对抗英、法、俄等国组成的协约国,中国也加入协约国。文史专家洪卜仁说,战争爆发后,有英国军舰经过厦门,英国水兵登陆鼓浪屿游玩,看到了德国领事馆的招牌。而洪卜仁收藏的一张剪报里,有当时德国驻各地领事集中前往上海的短讯,也就是说,当那群英国水兵经过时,厦门的德国领事馆里面并没有人。
尽管德国领事馆里并没有人在,但看到敌对国的领事馆,这群英国水兵二话不说,就进去打砸,最后放了一把火,把领事馆烧得精光。
从此,德国领事馆就消失了,不再有遗迹存留。
现在的丹麦大北电报局
丹麦大北电报局老照片
谜团2:原法国领事馆又在哪?法国领事曾在田尾路办公
有一种说法:法国领事馆位于鹿礁路34号,也就是现在的鼓浪屿天主堂。该址原为西班牙领事馆,后来,西班牙领事馆撤销,改为法国领事馆。1916年,西班牙传教士马守仁被任命为厦门教区主教,把田尾路一座楼房与法国领事馆交换,把领事馆改为了主教楼。这栋建筑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西班牙建筑师设计。
还有另一种被更多专家所提及的说法:那就是田尾路。
彭一万说,1860年(清咸丰十年),法国在田尾路46号设立驻厦门领事馆,首任署理领事绒信,第二任副领事为英国人华质美,第三任为非拉日东。不过,也有专家说,法国领事馆建于1886年,在田尾东路右边临海处。
细节上有所出入,但专家们比较一致的观点是,20世纪20年代初,法国领事馆迁移到了黄仲训位于田尾路的3幢别墅里,2幢作为办公之用,另1幢作为住所。
黄仲训何人,为何把房子给了法国领事馆?一位文史专家说,他是泉州人,经营房地产业遍布越、法、英、美、港、台等地,被称为“房地产大王”。上世纪初,他到鼓浪屿田尾路一带建了很多房产,据称有8栋西式洋楼。这位华侨思想守旧又崇洋,把很多子女送到了法国接受教育,因为和法国有颇多交集,便将海边的几栋别墅给了法国领事馆。
后来,领事馆被日军封闭,抗战胜利后复办。解放后空置,日渐破毁而拆除。如今,也已经没了踪影。
谜团3:丹麦在岛上哪设领事馆?只找到丹麦人设的电报局
鼓浪屿的丹麦领事馆,在专家查证的史料里,它也存在过,但它同样谜团重重。关于这个领事馆,不同专家之间的说法,都有一些小矛盾,没能达成一致共识。
有的专家说,丹麦领事馆是1863年(清同治二年)开馆,首任领事由法国驻厦门伊理士代理。有专家说,伊理士早在1861年就已经兼任丹麦驻厦门领事。也有专家说,丹麦王国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是在1869年,也就是清同治八年。还有专家说,丹麦领事馆建于光绪年间。
不仅是设馆时间,就连馆址的说法也不一。有专家说,丹麦有在鼓浪屿建领事馆楼,也有专家说,丹麦领事馆没有在岛上建楼。
尽管专家们的说法各有不同,但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丹麦本身没有派出领事,而是找人兼任。龚洁说,丹麦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后,没有派驻领事,领事一职由法国领事监理,却派来了“大北公司”。
“西方列强设立领事馆,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他们看中的是中国主权,还有各种利益。”龚洁说,丹麦领事馆就属于一个形式,而丹麦派来的“大北公司”才是真正目的。
田尾路21号,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如今它的遗迹依旧还在。
龚洁说,大北公司在鼓浪屿东南海边建起了一栋欧式平房和一栋经理公馆。建筑仿法式,单层平房,设有地下隔潮层,四面拱券环廊,拱券宽窄相间,配置形成韵律。西面拱券装有柳条百叶,女儿墙和檐口线条极为简练明快,走廊为平顶,卧室为坡顶,建筑内部布局也较为简洁,设有壁炉。“大北公司的主要目的,是敷设鼓浪屿到上海和香港3500公里长的海底电缆,将海底缆线引入平房,接上电报终端机,收发电报,侵占我国电讯主权长达60年。”
当时,中国还没有建设电报的人才,要委托该公司代为勘察设计,架设电线。于是,就给予该公司在中国有水线登陆专利20年的特权,作为协助中国创办津沪电报线的报酬。
后来,合同期满,厦门电信局将水线截断,强制撤销其电信营业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