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年前,原西班牙领事馆,就建在鹿礁路,天主教堂旁,如今一座白色小楼坐落在原地 天主教堂,是鼓浪屿西方建筑艺术风格的典型建筑之一 东南网5月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 詹文/文 吴晓平/图)原西班牙领事馆,就在鹿礁路,天主教堂旁。只不过,再也看不到它的旧模样。 一座白色小楼,建在原地。昨天,院门打开,游客偶有入内,转一圈,拍照。很少有人知道,165年前,西班牙领事馆就建在这里,成为对华进行经济掠夺的“保护伞”。 历经百年沧桑,天主教堂犹在,雄伟华丽的建筑成为背景,被新人写进婚纱照里。而西班牙领事馆旧时的模样,早已不在。 名片 原西班牙领事馆 地址:鹿礁路,天主教堂旁 历史:由于迁移、改建及年代久远,原西班牙领事馆不见踪影。 原西班牙领事馆不见踪影 鹿礁路,天主教堂旁,就是西班牙领事馆旧址。人们再也看不到西班牙领事馆建筑。在原地,建起了一座白色小楼。 文史专家彭一万查阅了海内外很多资料:1850年,西班牙筹备在厦门建立领事馆,馆址选在鼓浪屿鹿礁路,就是后来的天主教堂旁的主教公廨处。1852年,领事由德记洋行老板英国人德滴代理(德滴还兼任葡萄牙、荷兰驻厦门领事),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开展贸易。“当时,厦门主要有5家洋行:德记、和记、宝记、合记、协隆,与英、美、西、法、德5国驻厦门领事馆关系密切,领事馆实际上成为各国对华进行经济掠夺的‘保护伞’。”彭一万说。 到了清同治二年,也就是1863年,西班牙从本国派遣非拉日东任驻厦门领事,1867年升任为总领事。 58年间,派出21人次领事 据《中华年鉴》记载,至1865年,鼓浪屿还只有英、美、西三国设有正规领事,其他国家仅设商人兼作代理领事,甚至正规的领事有的也由洋行经理兼任。 彭一万说,从1850年至1908年的58年间,西班牙当局共派出21人次(包括委任代理)担任驻厦门领事、总领事。1898年,美国、西班牙发生战争,西班牙战败,其驻厦门领事馆馆务被撤销,委托别国领事代理。到1909年10月10日,厦门地区领事业务改归西班牙驻上海总领事兼理。 领事馆换楼,建起天主教堂 熙熙攘攘的游客,经过协和礼拜堂广场,或驻足、或拍照,但没人再记得起西班牙领事馆的旧模样。即便导游介绍西班牙领事馆时,更多提到的是建在领事馆内的天主教堂,似乎天主教堂更能见证西班牙领事馆的开始、发展、结束以及变迁。 这座天主教堂建于1917年,源于西班牙的一个修会。1916年,天主教主教马守仁将田尾的一座楼房与西班牙领事馆交换,在该地址上兴建。 教堂外观雄伟华丽,钟楼上高耸的角锥形塔尖,矗立着一个大十字架。塔尖四角有四个火把形的雕塑。天主教堂的大门和窗户都呈尖拱形,大门四周装饰有一圈三叶草的花纹。尖形的窗框之内,包裹着两尖一圆的几何图。 有人评价说,这座天主教堂,是鼓浪屿西方建筑艺术风格的典型建筑之一。 揭秘 1575年,西班牙就盯上厦门 “1850年,西班牙筹备在厦门建立领事馆,开始对华进行经济掠夺。其实,在更早的时候,也就是1575年,西班牙就已对厦门虎视眈眈。”彭一万说。 中世纪,大航海时代肇始,西班牙(曾译为“日斯巴”)靠海洋崛起,1571年就在菲律宾吕宋岛马尼拉建立殖民地首府,一方面作为进入中国乃至东亚进行传教的跳板,另一方面作为亚洲贸易总部。“当时,他们与到港的闽南商船进行中国物产贸易,1575年还派使者经厦门到福州,企望与中国特别是闽南、福建开展直接贸易,被我国拒绝。”彭一万说,“1626年,西班牙人以基隆为基地,在北台湾进行贸易并传教,同时觊觎中国大陆沿海。鸦片战争后,厦门、福州都被辟为通商口岸,两地距离台湾甚近,更引起了西班牙当局的注意。 |
相关阅读:
- [ 05-02]厦门旅游人气位居全国第二 鼓浪屿昨日迎客6.2万
- [ 05-02]小长假首日福州公园迎客10万 厦门旅游人气位居全国第二 鼓浪屿昨日迎客6.2万
- [ 05-02]厦门白鹭志愿联盟“五一”上鼓浪屿宣传文明出行
- [ 04-28]公厕排长龙几成厦门环岛路一景 游客呼吁增设公厕 鼓浪屿管委会"搬家"
- [ 04-25]五名嫌犯组团来厦门扒窃 在鼓浪屿出手两小时即落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