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讯(记者 晋君)4月24日上午,民政部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建军一行在厦调研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情况。王建军对厦门老龄工作和“十三五”老龄事业编制进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他称赞厦门市在老龄工作上走在全国前列。
调研组实地考察了厦港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市老年活动中心,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老龄办、市民政局等单位编制我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情况汇报。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老龄办常务副主任方少雄,福建省老龄办副主任张冀闽,厦门市级老领导、市老体协副主席邵华,市委副秘书长朱耀垠,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王跃平,市民政局局长刘平,市老龄办巡视员、常务副主任李文晖,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市老龄办副主任林进春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了座谈会。
王建军说,厦门尊老敬老助老氛围深厚,与文明城市相一致,从老年人的精神面貌就能看出厦门老年人的幸福指数高。针对厦门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编制,王建军指出,“要按照‘积极老龄化’的要求,把老年人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体,注重创造条件,为老年人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平均期望年龄厦门人达到80.1岁
记者从厦门市老龄办获悉,目前我市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0.1岁,而2015年我国人均期望寿命是74.5岁。
截至2014年底,厦门市户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数28.53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4.22%。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25万,占老年人口的14.90%,其中90—99周岁的老年人共4094人,百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共116人。根据市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厦门市户籍总人口约为247.19万人,老年人口数约为39万人,全市老龄化程度为15.78%。
厦门将新增养老床位5030张
到“十三五”期末,厦门要完成哪些惠及老年人的项目呢?晨报记者带您先睹为快。
新建10个养老设施项目
目前,我市有养老机构37所,床位7453张,护理人员975人;农村敬老院7所,床位145张。老年人的养老床位占有率为29.17%。。
到“十三五”期末,我市将完成“一市一区一中心”的公办养老机构基本布局,新建10个规模大、质量高、设施全的养老设施项目,新增养老床位数5030张,实现每千名老年人床位数35张以上的目标。
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
我市还将开展社区(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试点建设工作,在社区(村)为空巢、独居、失能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解决居家养老有困难但又不便到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养老问题。“十三五”期末,建成全市37个街(镇)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今年在海沧区将试点建设一处“乐龄公寓”。“十三五”期间,每年还将改造1-2处闲置公房,用于养老机构或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建设。“十三五”期末,完成市老年活动中心一期、二期改扩建项目;各区新建一批老年活动场所,全面建成151个农村幸福院(含老年活动中心)并覆盖全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网络。
推出老年人幸福安康险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探索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出和完善针对老年人意外伤害的“厦门市老年人幸福安康险”,由市财政为全市特殊困难老年人免费购买。对于本市户籍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参保,保费由投保人自行承担,在该险种推出的第一年,每份由市财政补助三分之一的保费,其余三分之二争取由社团、企业赞助。
扩大老年优待政策范围
逐步扩大老年优待政策范围,提倡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为老年人提供优先优惠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设老人专座和服务专区,铁路系统对老人网购卧铺票优先安排下铺。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对常住本区域的外埠老年人给予同等优待。
推进分级诊疗试点改革
在医疗方面,“十三五”期间,继续深化慢性病一体化管理,以糖尿病、高血压病等老年人最常见慢性病为突破口,以“糖友网”、“高友网”等入网签约服务为手段,推进分级诊疗试点改革,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格局。到“十三五”期末,力争全市养老机构基本实现医养结合,解决院内老年人“看病难”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