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上万老外在厦四成月入过万 多为高管、专家和教师

2015-04-27 09:49:44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海西晨报讯(记者 彭怡郡 实习生 江舒晨)开放包容的厦门,不仅深受国人喜爱,也备受老外青睐。来自世界各地的上万名老外漂洋过海来到这里,他们中,有的在厦工作,有的来厦求学,有的长期在厦客居,有的在厦门圆了梦想……

本期《你所不知道的厦门》,为您揭秘在厦外国人的那些事。

“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后,外国人来厦门旅游更加方便,未来或将有更多外国人来到厦门。那么,目前在厦有多少外国人?他们主要从事什么职业?工资收入怎么样?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他们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多少人 上万外国人在厦门居住

在厦门的外国人到底有多少呢?记者了解到,目前统计在厦外国人人数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经过厦门入境的外籍人士,这些人在厦门出入境会留下相关记录;二是在厦工作且居住的外国人,他们一般需要在厦门地税报税。

记者了解到,由于入境要求严格,目前在厦的外国人大致分为两种:境外引进的优秀人才及陪伴他们而来的家属,来厦学习、深造的境外学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厦居住的外国人士已突破一万人。

记者从厦门市地方税务局获悉,2014年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外籍人士数据显示,2014年共有10231名在厦外国人申报个人所得税。这些人中,大部分是境外引进的人才,包括企业高管、外国专家、外教等。记者从厦门市外国专家局了解到,从2008年至今,该局共办理了3858本外国专家证。

在厦外国人中还有一个十分活跃的人群,他们就是来厦求学的境外学生,分布在厦门的许多高校中。其中,厦门大学和华侨大学两所高校的外籍学生几乎占了厦门高校境外生的五成以上。据统计,目前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有来自美国、俄罗斯、土耳其、韩国、泰国、日本等70个国家的1000多名外籍学生;华侨大学也有将近1000名外籍学生,大部分学习的是对外汉语和华人教育等专业。

做什么 多为高管、专家和教师

在厦外国人这么多,他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呢?记者了解到,作为在厦外国人的主力军,那些从境外引进的优秀人才多从事企业高管、外国专家、外教等职业,主要集中于外贸、教育、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及批发业等行业。据了解,在市外国专家局办理的3858本外国专家证中,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地的专家占了绝大部分。这些专家主要从事科教文卫类和经济技术管理类工作,比例大概为7:3。

至于收入,根据厦门市地方税务局的统计,在厦外国人高工资收入者不少,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从2014年申报个人所得税的1万多名外籍人士来看,有4462名外籍人员申办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项目,比2013年多了近一百人。这也意味着,四成以上的纳税外籍人士每月工资过万元。其中,2014年前9个月,就有12名来自沙特阿拉伯的企业高管,仅个人所得税就缴纳了1366万元。也就是说,这些人每人每月所缴纳的个税达到12万元,推算每月到手工资大概有18万元。

当然,并不是所有“老外”都拿着高薪,也有一些外国人骑着车,走街串巷地兼职送外卖。2014年,“叫个老外”服务平台启动,80位来厦学习交流的“老外”学生一边学习汉语,一边当厨师送外卖,赚取学费、生活费。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外”学生能多与人交流,尽快融入异地生活,也为厦门人带来异域美食。

住哪里 官任社区成老外聚集地

思明官任社区被誉为厦门最国际化的社区,也是外国人最集中聚居的区域。据介绍,这里居住过800多个外国人,他们来自40多个国家,其中美国、意大利、韩国等居多。官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叶美红介绍,由于官任社区的区域特殊性,临近海湾湖畔,进出口商店多,还有外国人喜爱的咖啡一条街,自然就成了老外们的聚集地。而包括沙坡尾在内的厦港街道,因其靠近厦大,也有不少在厦大当外教的老外居住在那里。叶美红说,社区中的老外多是来厦工作,流动性大,所以他们喜欢租房子,尤其喜欢选择环境好、舒适度高、安全性好的房子。

随迁而来的“洋太太”大多热情开朗,很愿意融入社区生活中。社区还组织“洋太太”成立了“洋妈妈”巾帼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居民做义务服务。此外,社区还邀请“洋妈妈”做社区助理,操办社区事务。此外,社区还会组织跳蚤市场、外国家庭踏青活动,帮助“老外”更好融入厦门生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