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特别】
刘志坚拿过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评厦门市优秀志愿者,是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者、遗体和器官捐献登记者……他同时参加三支志愿者服务队,八年间,他共计提供志愿服务3304个小时。
【他不特别】
刘志坚今年47岁,曾经是个的哥,现在是自由职业者。他说,他只是个普通的“老厦门”,比别人更有时间去做志愿服务而已。
刘志坚正在献血。
刘志坚
【关键词1】
无偿献血
18年间献出8100毫升全血
说起刘志坚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的故事,要回溯到1997年,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献血的报道,了解到献血可以救助他人生命,便到市中心血站捐献出生平第一袋血,自此,他的无偿献血行为就再也没有停止过。
在市中心血站有一份统计数据,从97年至今的18年间,刘志坚一共献了23次全血,累计8100毫升,如果按照一个65公斤的成年人体内有4800毫升血液来计算,相当于他已经捐出一人半以上的血液。2007年起,他还开始捐献机采血小板,至今已完成13次捐献,捐出机采血小板13个治疗量。他因此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2007年5月,来自市中心血站的一封信敲开了他的“志愿服务大门”,当时血站正在组建志愿者队伍,向许多无偿献血者发出邀请。此时刘志坚已卖掉开了多年的出租车,从一名出租车司机转行为自由职业者,“我的空闲时间比较多,除了工作就是和朋友打牌,感觉这样的生活太无聊,于是就报名参加了。”他回忆起当初的选择。
刘志坚很认真地对待这份志愿工作,认真参加血站组织的志愿者培训,学习了解献血相关知识和志愿者服务精神,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他说,志愿服务做起来既有趣,对自己也是很大收获,“我们服务的对象都是很有爱心的人,可以结识很多朋友,还能参加一些学习培训,增长不少知识,这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有趣,也使我的处世心态得到有益调整。”
出于热爱,刘志坚至今已坚持做了8年的无偿献血服务队志愿者,除非有事走不开,每个周末他都会抽出一天到血站做志愿服务,回答献血者的咨询,指导他们填表,进行血小板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平常血站组织活动需要帮手,只要他有空便来帮忙。
刘志坚指导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填表。(图/陈鸿玲)
刘志坚指导献血者填表。(图/ 陈鸿玲)
【关键词2】
遗体和器官捐献登记
用半年时间说服妻子同意
2009年,刘志坚从报纸上看到遗体和器官捐献的报道,萌发了捐献意愿。他说,以前开出租车时经常会看到事故发生,对生死有些思考,“其实捐献遗体和器官挺好的,既给家人减少麻烦,又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
他去市红十字会取回了捐献登记表,可妻子却拒绝在表格上签字。当时必须有直系亲属签字才能完成遗体和器官捐献登记。
这些表格在刘志坚家里一放就是半年,他不气馁,抓住各种机会说服妻子。他的努力最终感动妻子签字同意,2013年妻子也主动登记为遗体和器官捐献志愿者。
因为遗体和器官捐献登记,刘志坚与市红十字会结缘。他接到市红会工作人员电话,问他是否愿意加入市遗体和器官捐献志愿者之家这支服务队,他欣然同意。
去年,市民汪煌圣不幸遭遇交通事故,抢救后进入脑死亡状态。因为他曾向家人提过,若出了意外想捐出器官帮助他人,所以他的家人拨通了市红会电话。
刘志坚接到市红会通知后,马上和市红会人员会合前往市第三医院进行器官捐献手续办理。因为涉及事故责任认定等问题,在办理捐献手续前需取得交警大队出具的证明,所以刘志坚陪着汪煌圣的妻子前去办理,返回途中却接到汪煌圣的心脏停止跳动的消息。人体器官的摘取、移植有着严格时效,摘取前又必须有捐献者所有直系亲属在有关表格上签字,但当时已等不及汪煌圣的妻子赶回医院签字。市红会工作人员在电话里再次和她确定同意捐献,并商量好先进行器官摘取,再补签字。但为了确保捐献手续更合法有效,刘志坚和同行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工作人员想了个法子,由刘志坚向汪煌圣的妻子询问是否同意捐献,工作人员用手机录下这段视频存证。
最后,汪煌圣成功捐出了肝、肾和眼角膜,为多名患者送去生命希望。等刘志坚回到家中已是夜里12点多。这样的经历,他还遇到过好几次。
刘志坚陪同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福州捐献。(图/吕高龙)
【关键词3】
志愿服务
赴北京福州陪护造干捐献者
刘志坚同时是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者,2007年底他在血站组织的培训中了解到造干捐献对于血液病患者生命的意义后,毫不犹豫地登记捐献。2010年,他得知市红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的一名骨干队员因故无法继续参加,主动报名顶上这个位置。
平时,他经常要帮市红会工作人员一起做动员工作,有些造干捐献登记者在和患者配型成功,进入实际捐献环节时,因为一些原因而产生犹豫,为了说服他们完成捐献,救助生命,刘志坚经常和对方沟通,有时电话一打就是半个多小时,有时还上门和对方坐下细说。
他发现,有不少造干捐献者在加入中华骨髓库时,对于造干捐献并没有清楚的了解,“所以等真正配型成功后,他们又放弃捐献,让人惋惜。”所以现在在血站服务时,他总是详细地向献血者介绍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 刘志坚还多次全程陪护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前往福州捐献,这往往需要花费一周左右时间,但只要时间允许,他便会答应市红十字会的帮忙请求,电脑一背把工作随身带着就出发了。
去年5月,他陪护厦门第39例造干捐献者刘斌前往北京捐献,完成中华骨髓库首次向泰国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在北京,刘志坚忙前跑后地照顾刘斌的住宿和饮食,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要陪他去医院打一次动员剂,还要安抚缓解他的情绪。
多年来,贴心细致的照顾使刘志坚成为捐献者口中亲热的“刘大哥”。
【侧记】
收获感动
采访中,刘志坚总说,自己做的事很普通,反而是他在志愿服务中接触到的很多人,是真正崇高伟大的人,让他深受感动。
他说,有次他帮市红十字会到中山医院送登记表给一位志愿捐献遗体的肝癌患者,在他向患者介绍情况时,患者的爱人也来到医院,“她一开始并不知道遗体和器官捐献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老伴要捐献,但是听完之后当场也填了捐献登记表。”刘志坚说,他还遇到很多瞒着家人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捐献者,“他们的行为真的很感人。”
刘志坚身边也有一些人不能理解他为何能坚持志愿服务8年,有次他在省里参加志愿者培训,听到的一席话让他觉得最适合形容自己,“授课老师说,做志愿者的动机和目的有很多种,有的人是把做志愿服务当作自己的休闲娱乐活动,我觉得这说的就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