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滨鹬,鹬科滨鹬属,体型略大,嘴较长且厚,嘴端微下弯,上体色深具模糊的纵纹,头顶具纵纹。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喜潮间滩涂及沙滩,常结大群活动,是常见候鸟。
海西晨报讯(记者 彭怡郡)今年4月,易危鸟种大滨鹬再次如约来到厦门。观鸟爱好者在翔安大嶝大桥附近的海滩上,看到了1000多只大滨鹬,厦门的滨海湿地受到了大滨鹬的欢迎。然而,观鸟人士表示,虽然厦门是鸟类迁徙路径中的重要一站,但在保护鸟类栖息地上仍需努力。
上千只大滨鹬来厦
每天春天,在澳大利亚越冬的大滨鹬都会进行迁徙旅程,它们从澳大利亚的罗巴克海湾出发,飞往北部地区。为记录大滨鹬的迁徙路径,去年10月,一个外国的候鸟迁徙研究机构在4只大滨鹬脚上绑上了卫星追踪器。3月底,4只大滨鹬开始迁徙。
今年3月25日,一只带着卫星监控的大滨鹬飞到广东汕尾地区。4月5日,另有一只带卫星监控的大滨鹬来到厦门。这个消息让厦门观鸟协会的成员非常高兴,厦门观鸟协会秘书长陈志鸿表示,这意味着通过科技手段,再次证明厦门是大滨鹬迁徙过程中重要的“驿站”,厦门的湿地滨海受到大滨鹬的欢迎。
来厦门的大滨鹬停留在哪呢?厦门资深鸟友、拥有“翔安第一鸟人”美誉的云鹤表示,今年他先后两次在翔安大嶝大桥附近的海滩上看到了大滨鹬。“第一次是3月22日,退潮时海滩上飞过了大约1100只的大滨鹬。4月4日,在这个位置周边,又停留了100多只大滨鹬。而在翔安东坑水库、岛内五缘湾、机场附近的滩涂,同样也是大滨鹬的驿站。”
云鹤介绍,除了大滨鹬,黑嘴鸥、白腰杓鹬、勺嘴鹬、小青脚鹬等珍稀鸟类在厦门也能看到。
4月4日,出现在翔安大嶝大桥附近海滩的大滨鹬。
迁徙来厦的鸟类在减少
云鹤说,春秋两季是大滨鹬的迁徙过境期,迁徙期分别为3月中旬到5月上旬、9月底到11月初。多年以来,厦门良好的湿地滩涂环境,吸引了大滨鹬在此停留觅食。然而,虽然今年大滨鹬成功找到厦门的“驿站”,但来厦的大滨鹬数量却减少了。厦门观鸟协会总干事山鹰表示,以往一年内来厦的大滨鹬最多会有三四千只,但近年数量减少了很多。
“栖息地保护是很重要的,鸟类千万年都在同一个栖息地停留休息,突然有一年栖息地被破坏了,没有地方休息了,这对鸟类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据了解,截至去年年底,在厦门一共记录到362种鸟类。不过,由于近年来滩涂填海、开挖工程等因素,鸟类栖息地被破坏,山鹰说,红喉潜鸟等鸟类在厦门基本已经观测不到了。
鸟类栖息地应重点保护
鸟类栖息地被破坏已引起各方注意。在此前的“生态红线”规划中,珍稀物种保护区被纳入红线,不得破坏,在杏林湾还有一处紫水鸡的保护安置地。
陈志鸿表示,利用卫星定位记录大滨鹬迁徙路径,实际上也是为了保护大滨鹬。“通过卫星定位,可以记录下大滨鹬在迁徙过程中的集中栖息地,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不过,陈志鸿也表示,鸟类栖息地保护仍然艰巨。例如,虽然规划了紫水鸡的保护安置地,但没有后续维护措施,安置地仍遭到破坏。
陈志鸿建议,在“生态红线”规划中还应加入海域生态红线,保护鸟类和渔业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