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正在测量古炮长度。记者 陈雅玲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雅玲)昨日14时许,在同安区旧区政府排污管道施工现场,工人挖到四门古炮。经初步鉴定,四门古炮为清朝时期的古炮。
最重的有300多斤
记者赶到现场时,四门古炮已被抬到了地面上。古炮上虽然裹满了泥土,但仍可清楚地看到炮身各有两个耳朵。古炮已经锈迹斑斑,无法看清炮身是否有刻字或者其他痕迹。现场工作人员拿米尺测量显示,其中一门古炮长约1.55米,有两门古炮各长约1.45米,最小的一门长约1.05米,径口为15厘米至25厘米不等。
“最小的估计重150斤,两门1.45米长的各重250斤及以上,最长的那门应该有300斤以上。”现场安保人员苏先生用尽力气抬起古炮后测算了它们的重量。苏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同安旧区政府工作了约16年,这是他第一次在旧区政府看到古炮。
工人起先以为是炮弹
“当时还以为挖到炮弹了,感觉心脏猛跳了好几下,汗都流出来了。”说起发现四门古炮的瞬间,施工人员郭师傅心有余悸。
郭师傅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进行排水管道的施工。昨日14时许,他驾驶着挖掘机正在挖土。“挖到距地面80厘米左右的时候,就觉得泥土里硬硬的,很奇怪。”
在现场指挥工作的叶先生也注意到了泥土里奇怪的现象。“泥土里露出了长长的铁块,我们下意识地认为是炮弹。”叶先生立即让郭先生停止了施工。听说有炮弹,郭先生和现场的其他人也开始紧张起来,“怕它们会爆炸”。
“三门较大的古炮在最下面,最小的古炮叠放在它们上面。”叶先生说,经过一番观察后,他们看到了炮口,心里才确定所挖到的不是炮弹而是古炮,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随后,施工人员用挖掘机将古炮挖到地面上,并立即将此事上报给了同安区文物部门。
初步判断为清代武器
同安区博物馆负责人吴先生闻讯赶到了现场。“从外形来看,初步断定四门古炮应该是清代时期的填充式铁制大炮,以火药加铁砂为炮弹。”吴先生说,四门古炮上面都沾满了泥土,且都生锈了,一时无法判断该古炮的具体信息,其文物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后可能将这四门古炮收藏到同安区博物馆。”吴先生说道。
“出现古炮也挺正常的,近20多年来在同安其他地方也挖到了古炮。”同安区文史专家颜立水表示。颜立水说,同安区旧政府所在地即为同安县衙遗址,据民国版《同安县志》卷七建筑类公署记载,同安老县衙建于五代天成四年,即公元929年,距今已有1086年历史。
颜立水说,清朝时,倭寇曾入侵同安,同安老县衙周边设置了防卫哨岗,古炮正是其中的一项防卫设施。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也曾轰炸过同安,当时的同安县衙也配备古炮进行反击。颜立水也表示,四门古炮是否为抗倭寇时期的武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