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厦门日报讯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在土地房屋征收过程中,实现了和谐征迁、快速推进,被评为2014年度全省和谐征迁示范项目,创造了新常态下土地房屋征收的“厦门模式”。
这是一次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正是因为坚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倡导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理念和方法贯穿始终,让民情、民意发挥主体作用,把城市发展需要与被征收户的利益有机统一,把土地征收的过程变成凝聚共识、发展共建的过程,才确保项目征收顺利进行、人民群众真正满意。
本报记者 殷磊 卓悦佳
征收难度前所未有
“千难万难,土地房屋征收最难”。在一些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中,土地房屋征收常常成为影响施工进度的关键因素。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是厦门城市建设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设周期最长、涉及面最广的综合性基础设施工程。由于沿城市重要的南北向发展轴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土地房屋征收的难度也是前所未有。
从一些创纪录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这项工作的困难程度:轨道交通1号线全长30.3公里,设24个站点,穿过中心城区,总用地面积约140公顷,沿线涉及思明、湖里、集美三个区的10个镇(街),需要征收土地面积约85.6公顷、房屋面积约36.23万平方米。
然而,另一组数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征收工作自2013年5月正式启动以来,目前已完成征收土地72.3公顷(占总征收量84.4%)、征收房屋32.3万平方米(占总征收量89%),其间,群体性事件、暴力抗征事件发生次数为零。
事实上,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的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不仅实现了和谐征收、快速推进,甚至还出现被征收户提前签约、踊跃签约的局面。它被评为2014年度全省和谐征收示范项目,征收经验被省政府下文在全省各地市推广。
征收政策“从群众中来”
回首轨道交通1号线的征收过程,我们发现,它恰好和“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同步,体现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理念。市委市政府把土地房屋征收的过程变成了凝聚共识、发展共建的过程,城市发展的需求与被征收户的利益有机统一起来。
一个好的政策是征迁成功的基础。“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是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写照,核心就是群众参与,根本在于让群众满意,让群众幸福。征收政策要用之于民,首先要产生于群众之中,才能获得群众认同,这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的土地房屋征收工作,改变了群众被动接受既定政策的“惯例”,主动了解群众诉求、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确保政策贴近民意、深入民心。在征收工作前期,沿线各区深入群众摸底,邀请群众代表参与征收政策制订。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进行充分调研评估,只要符合大部分群众利益就积极采纳。
以思明区为例,在征收范围确定后,思明区立即启动前期调查摸底工作,通过动员大会、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网上征求等方式征求到60多条书面意见,及时采纳合理意见。
“征收补偿方案不应该搞全市‘一刀切’,每个区的情况不同,应当区别对待。”一位被征收户提出了这样的意见。经过认真研究,市委市政府明确,在保持全市征收政策统一平衡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创新“一区一案”征收模式,建立务实的促迁激励机制,确保各区在政策执行和方案制定上享有较大自主权。
风正、气顺、心齐、劲足。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工作自然就顺畅和谐了。
安置方案“问需于民”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启动元年,也是《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实施日夜趱行之年,更是轨道交通1号线进入全面建设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地铁征迁工作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基础上快速推进。
“安置房小区周边的环境比现在要好很多,以后生活质量会有很大改善。”被征收户兰先生告诉记者,征收公告发布后,思明区相关部门就安置方案与他们多次沟通,征收补偿标准也让他们非常满意,他们也提前交房。
据介绍,许多被征收户在征收公告发布之后、第一轮商谈之前就提前交房,这在以往的房屋征收工作中是少见的。
“征收未动,安置先行”。地铁1号线涉及安置量大,安置需求复杂多样,安置方案是否能被征收户接受是征收工作的重点,而安置房更成为被拆迁户关注的重中之重。轨道交通1号线的征收工作中,每一套安置房的设计方案都凝聚了被征收户的智慧,反映了被征收户的诉求。湖里区多次举办大型见面会,反复听取群众意见,多次修改安置房设计方案,不断完善户型、朝向等指标,获得群众广泛认可。
大到征收政策的制定、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小到每一户安置房设计的采光效果、卫生间和阳台的数量,“共同缔造”的“身影”俯拾即是。它折射出的正是厦门让民情、民意在城市决策甚至重大决策中发挥主体作用的执政理念,是新常态下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