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起降时气压变化大,要多吞咽促进耳压平衡,以免损伤中耳。 资料图
久坐不动,腿部易形成血栓。
厦门晚报讯(记者 苏奇 通讯员 罗超 石青青)急性中耳炎、额窦炎、肺栓塞……春节假期,很多市民选择乘坐飞机出行。但不少市民却在长时间的飞行当中遭遇病痛折磨,给出行带来不便。医生建议,在乘坐飞机等交通工具长途出行时,要警惕各类不适症状,及时就医,而基础病者和抵抗力低的人群应在出行前提前购买药品。
飞机起降时别低头 多吞咽促耳压平衡
这个春节,市民张先生难得回趟老家,但不慎患上感冒。上周五(正月十六)下午,他登上返厦的飞机时,感冒还没好。飞机刚起飞时,他便觉得耳朵里胀得生疼,不停地吞咽口水,试图缓解。飞机刚一落地,他觉得左耳仍旧堵得慌,还是隐隐作痛,就连听声音也感觉很模糊。他赶紧到医院耳鼻喉科检查,被医生告知患上了中耳炎。
第一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高兴强介绍,不少市民乘飞机时都会出现一些不适感,如耳朵闷胀、听力下降、耳痛、耳鸣等,有的甚至感到剧烈眩晕,恶心呕吐,医学上称之为“航空性中耳炎”。
他说,人体靠咽鼓管来维持中耳与外界的气压一致。当飞机上升时,外界气压减低,鼓室内形成正压,可能会有轻微的鼓胀感;而飞机下降时,鼓室内形成负压,此时耳膜会有压迫感。负压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使鼓膜内陷、充血,鼓室内血管扩张,可能导致中耳气压损伤,自觉耳内闭塞、眩晕或耳鸣,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鼓膜穿孔。
【建议】
乘飞机出行的市民,在起飞和降落时,可以做吞咽动作或嚼口香糖,能起到促进中耳腔压力与外界平衡的作用。若感觉不适症状仍未消除,可用手指捏住鼻子,闭紧嘴巴,用力呼气来缓解症状。对于咽鼓管不通者,乘飞机前可在鼻腔滴点呋麻滴鼻液,以消除鼻腔黏膜水肿。如鼻涕较多,擤鼻涕时应一侧擤,不要过度用力,以防鼻涕进入鼓室。此外,当飞机起降时,不要睡觉,不要低头。
起降时气压变化大 当心航空性鼻窦炎
市民苏先生去年坐飞机回老家,起飞后半小时就觉得耳朵有些不适。到了飞机下降时,右侧眉骨上方传来一阵剧烈疼痛,“好像额头的血管快爆炸了,神经像被针刺一样。”只要稍稍变换表情或是用手触碰,疼痛更加剧烈。随着飞机渐渐降落,痛感才稍有缓解,一天后才渐渐消失。返程时,那种强烈的痛感再次如期而至。
高兴强说,这种情况应该是航空性鼻窦炎所引起。鼻窦分为四个腔室,正常情况下,窦内空气可经鼻窦开口自由出入,人体靠鼻窦出口来保持鼻窦内外气压的平衡。当外界气压突然升高时,如乘飞机降落或乘坐高铁时,窦内突然形成负压造成鼻窦炎粘膜损伤,引起继发性感染,称为气压创伤性鼻窦炎,也被称为航空性鼻窦炎。
此类患者,轻者表现为额部短暂不适或感到上列牙疼及面颊发麻;重者表现为鼻窦区突然疼痛,尤以额窦区为甚;严重者还会并发鼻出血或从鼻腔流出少量浆液血性分泌物。一般持续数日症状消失,部分患者可因继发感染形成化脓性鼻窦炎。
【建议】
苏先生下次坐飞机前,到医院开一些麻黄素、鼻眼净之类的血管收缩剂,将鼻窦打开,在飞机起飞前或将要降落时先行滴鼻,防止窦口堵塞,避免发生航空性鼻窦炎。
久坐久站久卧 当心“肺栓塞”
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黄小进告诉记者,春运期间,乘客舟车劳顿,时有发生双腿麻木、浮肿等症状。尤其是在乘坐经济舱长途出行时,因座位狭窄紧凑,限制了人体活动,腿部蜷缩,会使血流缓慢,特别是离心脏最远的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差,所以血液就会在下肢血管壁上形成血栓。加上喝水少,空气干燥,使得血液变得浓稠,更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这种情况称为“经济舱综合征”。
“经济舱综合征”也不一定发生在飞机上,长时间坐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也会发生。其实,凡是久坐、久卧、久站,都会引起静脉回流减慢,导致静脉血液淤滞,静脉血栓形成。那些看电视、打麻将连续奋战几个小时者,也有风险。
黄小进说,有些人突然站立时,血栓会脱落,并随血液到达肺部血管,由于肺部血管较细,便容易发生堵塞,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肺栓塞”。这种情况会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憋气、咳嗽等症状,严重的可能猝死。
市民出行应格外注意,乘坐飞机经济舱或火车时,尤其是在较为封闭闷热、空气流通不畅的硬座车厢,很容易造成脱水,增加血液的黏稠度。
【建议】
老人、“三高”人群、患有静脉曲张等基础病者,以及肥胖、吸烟者、有下肢静脉血栓病史者、近期有下肢或髋部手术史或外伤史者、口服避孕药或激素者、孕妇等比较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长途旅行时应格外小心。应避免坐下时交叠双脚;不要穿紧身衣;最好常站起来走走,每坐两小时就要起来走一会儿;及时补充水分。此外,还可以穿医用弹力袜来防静脉血栓。 |